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意思,中秋月二首意思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4-04 00:02:47

苏氏兄弟出身四川眉山的一个地主家庭,他们的家族在眉山一带枝叶庞大。不过,他们父子三人可能“亲戚缘薄”,因此出川以后几乎就没有回去过了。

苏氏兄弟二人只是在父亲苏洵去世的时候,扶灵回过一次家乡,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回过四川了。可想而知,苏轼应该是没有多少亲朋的。

离开家乡以后,苏轼凭借着自己文学上的才华,在身边聚起了一大帮文友,但是他真正的至交却并不多。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去了黄州,曾经一连几个月都借居在一间寺庙里,不敢见人。而他过去的那些朋友,也不怎么与他走动了。

在落难的时候,只有兄弟苏辙肯与他同苦共甘。而且苏辙曾经还想上书皇帝,想要用自己的官职,替苏轼赎罪。最终,兄弟二人一起被贬。

苏轼一直非常关心苏辙,这除了是因为血缘的关系以外,也是因为苏辙性格沉稳,在生活中能够警策自己,帮助自己。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意思,中秋月二首意思(5)

苏辙曾说:“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意思是说,他小时候没正式拜过师,他父亲一开始就让他把兄弟苏轼当成老师来学习,所以苏辙始终很尊重和崇拜苏轼。

苏轼这个人有两个“臭毛病:其一是“心直口快”,易得罪人;其二是“好为人师”。当初苏轼在凤翔当官的时候,因为性情太直,得罪了陈季常之父陈希亮,最后就被“穿小鞋”了。

因为苏轼故意在不参加官府的聚会,结果被罚了款。他和陈希亮不和,苏辙就悄悄把陈希亮编进寓言故事,大加讽刺。而苏轼这个大文豪,就只会上级“硬刚”。

另外,同样是凤翔任上的时候。苏轼的同僚张璪离任的时候,苏轼前去送行,结果作了《稼说》一文。在文章中,他一面炫耀自己的过往的成绩,一面教张璪做人。

结果,张璪后来跑到了知谏院,当了大官,在“乌台诗案”爆发的时候,拼了命地要置苏轼于死地。所以苏轼虽然才华过人,但是性格却大大咧咧,得罪了人还不知道。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意思,中秋月二首意思(6)

只有兄弟苏辙,绝对不会对他的才华和口没遮挡心生不满。只有兄弟在身边的时候,才能一直提醒他小心做人。可惜因为命运的安排,他们兄弟二人后来一直被分开。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又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讥斥称朝”,结果被皇帝贬到了琼州,而当时的苏辙也被贬到雷州。两兄弟中间隔着一条海,相望不能相见。

这事本来应该很伤感的,可是生性幽默的苏轼,又反其道而行之,还写诗说,“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感谢皇恩浩荡,见不着不打紧,最起码兄弟俩还可以隔海望一望。

结语

网上有人制作“唐朝诗人的旅行地图”的小视频。看过李白、白居易一生的旅行地图,非常有意思。李白走的路线非常地狂放,白居易活动范围则相当广泛,好像大家一生都在漂泊。

苏轼活动的范围,比如今大多数的网友都还大,但是却不及前述二人。特别是他人生的中期,好像一直在北宋的某几个生要区域里面,回环往复。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意思,中秋月二首意思(7)

有一些网友说,这是因为他一生中曾九次被贬。所以他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途中,完全不得自由。这种情况下的他,也是难免会感到孤独的

这也就难怪,他为何会在《阳关曲·中秋作》中发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的无尽感叹了!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