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收尽溢清寒指的是什么节日,暮云收尽溢清寒的溢啥意思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4-03 23:58:20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中秋月》,这首诗(也可称词),调寄《阳关曲》,虽然题为《中秋月》,写“人月圆”的喜悦,但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要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古代文人兄弟之情莫过于苏轼和苏辙,两人皆在唐宋八大家之列,都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翻看一下他们的诗词文集,很大一部分均是两人的互答之作。兄弟二人从小在一起读书,苏辙小时候就向其兄苏轼学习,未曾有一日相离,写作上也尽量学习其兄,文风亦颇见相似之处。兄弟俩每每相聚,都吟诗作对,抒发思念之情。熙宁九年(一零七六年)中秋之夜,苏轼思念爱弟时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即著名的《水调歌头》一词)。时隔一年,苏轼时任徐州刺史,与爱弟在月圆之夜重逢,心潮澎湃之际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中秋月》。从诗中,我们感到了月之清辉,暮云悄悄隐去,清寒慢慢四溢,都是无声无息,而银汉无声,一轮圆月孤零零在天际漫步,更是了无声息,从中仿佛看到了笼罩在兄弟二人心头的淡淡愁云和不尽的情思。

读苏轼的《中秋月》,不由得勾起一九八八年中秋我与表哥及伯父相聚的情景。时值开启两岸交流的第二年,那年中秋,我家突然来了两位台湾客人,父亲介绍说年长的就是失散了四十多年、我的伯父,父亲一直认为他死于战乱,没想到是去了台湾;而年轻的则是我表哥,他是伯父在台湾成家后生下的。伯父带着儿子踏上故土的那天,又是哭又是笑,脸上充满着悲喜交织之情。老弟兄俩在院子里的黄杨树下唠叨了很久,时而摸摸树干感叹,时而凝视着老房子发呆,又时而仰望天空笑语。表哥开始时有些拘谨,只是望着我傻笑,渐渐便和我融在一体。第二天,我们一起去扫爷爷的墓,令我们惊讶的是,时隔四十多年,伯父竟然还能认得路。他说回来时他几乎没有问路,因为家乡的房屋、街道跟离开时基本上一模一样。

伯父和表哥的到来给我家的中秋节增添了亲情和欢乐。父亲陪他们父子俩谈心,母亲忙着做团圆饼,团圆饼在我们这里是中秋敬月亮的必备用品。它独尊面粉,不用馅料却风味独特,其形状像两只扣在一起的小锅,中间突起边缘薄,表面橙黄橙黄,像一轮金月亮,上面一粒粒芝麻像天上的繁星。

母亲做团圆饼时,我们姊妹仨也忙开了。我去地里摘毛豆、荷花,姐姐和妹妹则准备动物供品,用紫扁豆做马、用芋头子做牛、用白萝卜做免子、用树上的吊吊虫做鱼……待敬月供品都准备好后,我们姊妹仨一起到街上去选灯。那时中秋之夜用的灯主要有两种,均是纸扎的。一种是月光灯,长方形,二尺来高,一尺五见方,蒙的纸上画有唐明皇游月宫的传说,里面有一根铁丝圈,上面扎着八仙过海的形状,铁丝圈里有一根蜡烛,点亮后,八仙过海的圈子就慢慢转动起来,很好玩的。还有一种是风灯,也是长方形,一尺上下,和古代的宫灯差不多,灯上画有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里面有一个铁签专门用来插蜡烛的。

当一轮中秋月从天空升起来时,我们便开始敬月光娘娘了。庭院白杨树下的方桌上,放满了供品,当然少不了月饼和母亲做的团圆饼。我们全家一起对着月光娘娘虔诚跪拜,父亲和伯父分别点亮月光灯和风灯,母亲点燃红烛和檀香,将清茶洒向夜空,将每样供品掐一点抛向月亮,祈求月亮娘娘保佑全家平安。我们姊妹仨的心情都很激动,觉得这年的中秋月特别大、特别圆,从我们生下来后,这是第一次与伯父和表哥一起过中秋,一种久别重逢大家庭的亲情氛围笼罩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

敬月仪式结束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围桌而坐,赏月、品尝供品,这时母亲将大团圆饼和月饼切成块,分发给每个人食用。这也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大家团聚一堂,对着明月喝着可口的香茶,品尝着香甜的团圆饼和月饼,述说着快乐的往事,尽情享受着大家庭的温馨。这时,拘谨的表哥话渐渐多起来,用生硬的普通话和我们谈起台湾的见闻和对故乡的思念,他说,自一九八七年十月十四日蒋经国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内地探亲后,他和父亲就筹划着到老家来看一看。本来去年就想回来一趟,但由于他母亲患重病住院就耽搁了。这次他母亲也想与他们同来,但由于身体未康复,在他父亲和医生的极力劝阻下,只能放弃此行……

伯父和表哥的到来给我家的中秋节增添了亲情和欢乐,原以为他们会多住些时日,可第二天他们匆匆探望了几位主要亲戚后却又要走了。也难怪,患病的伯母一人在家还等着他们回去照应,他们不放心啊。原本热闹、喜庆的氛围一下子沉寂起来,我们与伯父表哥对坐着,一桌子丰盛菜肴,可谁也吃不下去。久别重逢,现在又要分离,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啊!最伤感的是老父亲,他端详着头发已花白的伯父,眼里有泪珠在滚动,我知道他是怕有生之年再也难见到他的胞哥。

看到他们老兄弟俩的离别之情,我也很伤感,一会儿朝伯父看看,一会儿朝表哥望望,一肚子要说的话却说不出来,真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时过三十年,伯父与父亲相继作古,而表哥因伯母久病不癒,一直未能重回故乡探亲,每每中秋之夜,遥望天空中秋月,只能借助电波表达思念之情了。(作者:李阳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