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师作品,排骨看不懂,看几分钟或者十来分钟就想睡觉。
但这无碍他成为散播大师作品的大家。
DVD时代中后期,“九区DVD”一张D9的容量,已可以从4.7G发展到容量8.5G。
这给“排骨”等“大家”施展更大才华的空间。
简单说,他们会把各个国家,地区发行的不同版本碟片素材,取其精华,统一到自己光盘。
这是一种编辑思维啊。
比方说,某部文艺片,把它德国版DVD的幕后访谈摘取出来,把它日本版DVD的导演评论音轨摘取出来,再一起放到这部电影美国版最新修复画质的DVD。
由此组成一款超强内容DVD。
如果这时碟片容量还没到8.5G,可以多放两个国家的字幕进去,拿去学小语种,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印尼语日语……
咦?怎么还没填完,还剩下半个G。
好,再放一个文艺片历史新闻资料片,结合电影上映时代背景,辅助观看!
盗版商迷影起来,简直没有人性!
发烧级影迷们从此养成一个淘碟规定动作——
等。
等某位“专业”、“懂行情”的盗版商,等融合关于这部电影的最强版本。
越痴迷电影的人,越能等。
21世纪头十年,中国盗版碟商竞争激烈。
Sir还记得当年两大影迷熟知的盗版碟商,他们给自己品牌起的名字都很拉风——
英皇&威信。
盗版商精通电影不在话下。
最“权威”的盗版商,还必须有敏锐的市场意识。
你必须从整个电影史的角度判断,重做一套《七武士》更有价值,还是先出一套简单的《电车男》更能赚。
你见过一个卖碟的,跟你聊好莱坞黄金时代哪部作品最被高估吗?
Sir见过。
还和他互加QQ,每当有新的迷影神作到货,他就会QQ群里提示大家。
然后相约一栋神秘公寓楼,进入一间神秘屋子,做一场神秘交易。
一点不浮夸地说,现在各家传统媒体的主编级人物,都得到过这种盗版碟片的滋养。
因为对他们而言,电影不仅仅是正片,电影幕后的硬知识同样珍贵。
但,这些知识在书本,杂志,网络,都近乎空白。
你只能从碟片里汲取。
他们是随着盗版碟长大的第一代金字塔尖的电影媒体人。
想想看,中国cult电影文化的启蒙是《大话西游》,世界cult电影文化启蒙可能是《洛基恐怖秀》《粉红色火烈鸟》,但对于中国迷影一代,从《大话西游》的认知走到《洛基恐怖秀》,只用了不到十年。
DVD之前,中国影迷几乎不知道,当代世界竟然还有如此多的导演。
格斯·范·桑特,拉斯·冯·特里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让-皮埃尔·热内,达内兄弟,吉姆·贾木许,理查德·林克莱特,大卫·林奇……
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绝大多数中国人开始接触“闷片”,开始尝试理解“闷片”,一小部分人,也因为孤独理解了孤独,黑暗照亮了黑暗,真正走入了闷片的世界。
最终自己造“梦”。
最近典型例子——
就是塔可夫斯基与毕赣。
但,借来的,总是要还的。
时代要进步,法律要完善。
对内容生产者而言,盗版就是实实在在伤害了他们该有的权益。
20年前,陈佩斯联合朱时茂控告央视“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