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田鹿讲三言二拍,韩田鹿讲水浒完整版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4-04 01:10:21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评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的经典话语还言犹在耳,你有没有认真阅读过这本“鬼故事”大全呢?其作者蒲松龄又在小说中表达了怎样的写作观?《聊斋志异》为何又被称为是一部“书生的白日梦”?近日,河北大学文学院韩田鹿教授解读《聊斋志异》的学术随笔著作《聊斋志异:书生的白日梦》出版上市。作品多角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蒲松龄的女性观、《聊斋志异》刻画的狐仙鬼魅世界、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寄寓的情怀和《聊斋志异》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折射。

韩田鹿讲三言二拍,韩田鹿讲水浒完整版(1)

《聊斋志异》不仅仅是一部书,它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只要有人提起“聊斋志异”这四个字,仿佛就有一个神秘的世界在我们的心灵悄然打开,并闪烁着幽微隐秘的光芒。《聊斋志异》由近500篇作品构成,其中优秀的作品,可以划分为三大类题材,即“科场文字”“情场文字”和“乡场文字”。而这三种文字,又分别与他的科场铩羽、遭遇顾青霞、原生家庭等事件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联。韩田鹿的《聊斋志异:书生的白日梦》则结合蒲松龄的生活与情感经历,破解《聊斋志异》的情感密码,让你读懂蒲松龄这位旷世的伟大作家。

韩田鹿,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化学者。“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主讲专家,央视《百家讲坛》《百家说故事》《法制讲堂(文史版)》《文明之旅》《传家宝》《快乐汉语》《心理访谈》《中国文艺报道》等栏目的主讲人或文化嘉宾,《中国成语大会》《汉字风云会》《汉语桥》等现象级文化节目的文化嘉宾。在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东方出版社等储备《三言二拍看明朝》《成为伟大的自己:<西游记>启示录》《大话西游》《漫说聊斋》《高情已逐晓云空: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明清小说与燕赵文化》等专著多部。

韩田鹿讲三言二拍,韩田鹿讲水浒完整版(2)

少年时,韩田鹿深为《聊斋志异》所吸引,全然在于它丰富的想象。再后来,韩田鹿又上了很多年的学,也读了更多的书。“我终于学会了‘姑妄言之姑妄听’的态度,明白了经典原来也是人写的,而且往往越是伟大的作品,越集中了作者最私密的感情,说的往往更是难以对人明白言说的东西。唯其如此,写作既是一种敞开,又是一种遮蔽。《聊斋志异》也不例外。人只能以一种状态生活,而对自己适合以什么样的状态生活,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一个清晰的判断的。以聊斋而论,他早年时也曾结社赋诗,饮酒狎妓,甚至在做幕宾时还胆大到勾引东家的姬妾,开口说话往往口无遮拦,动辄以古代名臣自比。如果他少年得志的话,蒲松龄很可能会把这些狂侠习气带入成年的。但是,他不幸名场落拓,纵然有天大的才情抱负,所谓‘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啊,一个落魄的穷秀才,讲什么才华,讲什么多情,在现实生活中都难免会成为人们的笑柄。正因为如此,在生活中受到一系列挫折的蒲松龄终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便开玩笑,热心地方道德建设,过着安贫守拙的苜蓿生涯。从一生的轨迹来看,他是越到晚年,越是自觉地向儒家的正统回归。他是以‘盛德’之名而终老的。但人是复杂的,后来的变化并不全然意味着对往昔的鄙弃。他在‘夜深忽梦少年事’的时候,并非后悔,而是怀着一种刻骨铭心的追忆。这从笼罩在《聊斋志异》上的那种感伤怅惘之情可以明白看出。对自己才华的确信,对短暂的风流生涯的追忆,都倾注笔下,动情而委屈地对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娓娓地倾诉着。”

靠着《聊斋志异》的伟大成就,蒲松龄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于是,就有无数人为他在科举考试中的一再失利喊冤、鸣不平。不是吗?写出一流作品的人肯定拥有一流才华,而这样拥有一流才华的人竟然考不上举人,这难道不是天下最冤枉的事情吗?很少有人认真追问一下:蒲松龄为什么没有考上举人?其中的原因,难道仅仅是冤枉吗?韩田鹿给出的答案是:他没有考上举人,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他自身的因素。而且,主观方面的原因恐怕要更大一些。在《蒲松龄为什么考不上举人》一文中,韩田鹿分析道:“先说客观方面的原因。其实这原因不必我们找,蒲松龄自己就是一个很能替自己的失败找客观理由的人。他找的原因都集中在考官身上:一是贿赂公行,认钱不认人;二是有眼无珠,头脑冬烘;三是缺乏认真的态度,随意抽取,敷衍塞责。这只消我们读一读《聊斋志异》就可以知道。我们还可以为蒲松龄的失利再加上一条客观原因。众所周知,清代乡试实行誊录制,也就是考官专门组织一些人,将考生的‘墨卷’誊录为‘朱卷’,考官只批阅红笔写的‘朱卷’。这条制度的本意是好的,是为了防止考官可能因认出熟人笔迹而心存偏袒。但只要是制度,就难免有漏洞。比如在许多地方都有花钱贿赂誊录手的事情。对于那些花了钱的考生,誊录手就誊录得格外认真,字迹工整,色彩鲜艳。这样的卷子,考官爱看,成绩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而对于那些不花钱的考生,誊录得就相对潦草,打动考官的概率也就相对降低。蒲松龄出身贫寒,为人又正直,自然不会想到这一招。剩下的就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了。根据盛伟先生《蒲松龄年谱》,我们知道蒲松龄参加乡试的次数一共有十次。在这十次当中,蒲松龄自己至少认为有两次责任全在于自己。一次是康熙二十六年丁卯科的乡试。这一年蒲松龄四十八岁。这次考试,蒲松龄的状态很好,考场上思如泉涌,手不停挥,而且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但到了交卷时才发现,由于得意忘形,竟然‘越幅’了——所谓‘越幅’,就是没有按照页面顺序书写,中间出现了空页——而按照规定,凡越幅答卷,一律视为无效。这件事让蒲松龄非常懊恼。在下一次的考试,也就是康熙二十九年庚午科的考试中,蒲松龄又犯了一次致命的错误。这次他倒是没有越幅,而是因为病势沉重,第一场的四书文完成以后,没有来得及作第二场的五经义,就因难以支持而回家了。可是,还有八次呢。在这八次的考试中,蒲松龄既没有生病,也没有越幅,为什么还是没有考上呢?以蒲松龄的才华,而竟然没有考上,难道不是冤枉吗?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冤枉。所谓冤枉就是不公平,是应该如何而没有如何。科举考的是八股文。于是,蒲松龄的八股文到底怎样,便成了判定蒲松龄是否冤枉的核心问题。……就总体水平而言,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蒲松龄的八股文作得并不好。”

鲁迅曾言:“《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崎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叙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诞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韩田鹿教授的《聊斋志异:书生的白日梦》分为“幽冥的箫声”“书生的白日梦”“熬场的*”“乡野的铎铃”四个部分,书稿既有宏观的整体观照,又有经典篇章的会心解读。文笔老练,行文自然。配有12张与内容紧密相关的精美彩图,能够收获图文并茂的阅读体验。这是一部高质量的《聊斋志异》解读读物,非常有助于普通读者走进《聊斋志异》。(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