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的主要意思,囚歌的解释及赏析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4-04 02:08:06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8.匆匆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江苏扬州人, 近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代表作有散文《荷塘月色》

《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文艺论著《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等。

2.课文主题归纳:

①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伤感却不颓废,虽苦闷却不消沉。

②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3.多音字:

燕: yàn 燕子 藏: cáng 埋藏 禁: jīn 不禁 散: sàn 散步

yān 燕国 zàng 宝藏 jìn 禁止 sǎn 散漫

5.词语扩展:

千~万~式:千门万户 千言万语 千变万化 千呼万唤 千军万马 千秋万代 千丝万缕 千头万绪

ABB 式: 头涔涔 泪潸潸 雾蒙蒙 湿淋淋 笑盈盈 明晃晃 沉甸甸 空荡荡

6.词语解释:

[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遮挽]遮挡,挽留。

[茫茫然]对事理全无所知。 [蒸融]蒸发。融解。

[凝然]精神凝聚。 [游丝]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7.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8.课后习题答案:

①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号,问句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怎样的感受体会,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这两处分别在第 1 和第 4 自然段)

答:文中一连串的问句像一条线,在全文中巧妙地起到了牵引情感的作用,层层紧扣,使文章到达高潮,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慨叹、无奈、不甘虚度时光,也是在呼吁人们珍惜时间。

②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之流有什

么感触,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答:作者把时间流逝写得非常感人,主要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太阳他有脚啊”,他会移动,还会跳跃。

在作者眼里,时光是有生命的,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人。他轻轻悄悄地来,匆匆忙忙地去,我们洗手、吃饭、默默躺在床上时,他和我们形影不离,转眼间又无影无踪。面对时光流逝,作者感到“茫茫然”,想“遮挽"它,最后,只能“掩着面叹息”。让我们能真正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心理上引起共鸣,对“时间之流”心存敬畏,感慨流逝之快,决心珍惜时间。

仿写:小学阶段尽管去了,中学阶段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阳光斜照在我的小床上。太阳他有脚啊,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前走去;我也茫茫然地跟着往前走。于是,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作业本上过去;打篮球的时候,日子从球场上过去;玩电脑的时候,便从键盘鼠标里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张口挽留时,他又从欲言又止的嘴角边溜走;天黑时,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他便在我香甜的梦中匆匆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不禁为失去的一日而惋惜,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在我的惋惜声中飞奔而去。

9.有关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8)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

10.形容时间过得快的词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星赶月、斗转星移、稍纵即逝、白驹过隙

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霎时间、一刹那、弹指间、顷刻间

11.有关珍惜时间的成语: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只争朝夕、争分夺秒、一刻千金、见缝插针

9.那个星期天

一、生字词

明媚 mèi 蚁穴 xué 唠叨 dao 牵绊 bàn 原谅 liàng 揉 róu 搓 cuō 绽 zhàn 放 惆 chóu 怅 chàng

惶 huáng 恐 吻 wěn 别 缥缈 piāomiǎo 急遽 jù 依偎 wēi 消逝 shì 耽 dān 搁

二、多音字

吓:xià惊吓 hè恐吓

挨:āi 挨着/挨家挨户 ái 挨打/忍饥挨饿晃:huǎng 晃眼/虚晃一枪 huàng 晃动/摇头晃脑

三、词语解释

平生:一生 明媚:鲜明可爱。 吓唬:恐吓,使害怕。

拨弄:拨动。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急遽:急速。

惆怅:伤感失意。 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荒凉:人烟少,冷清。

四、课文知识点

1、这篇课文写了著名作家史铁生,文章以时间顺序(从早到晚)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课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写,主要写“我”的心情变化,富有童趣,更加真实。

2、“我”等待母亲的心理变化顺序是:满怀期望——兴奋、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相应的时间变化是: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3、如果把第二句“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改成“那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写出了具体的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4、“ 这段时间不好挨。我耐心等待。”作者为了体现“不好挨”写了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

5、如此令我期待的一天,“我”却记不清去哪儿了,是因为:母亲之前一直答应我去,但是却没有兑现,我一:直期盼,由于期盼落空,这样的伤痛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忘记了具体信息。

6、“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环境描写写出了光线变暗,暗示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写出了“我”的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我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明白了:今天是没有希望再出去了。

7、在这个星期天里,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那么她还是不是一好妈妈?说说你的看法。

我觉得她是一个好妈妈。因为在第了 7 小节中,“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一边亲吻我一边不停地说……”从这些动作和语言中,表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后悔、自责,可以看出她对我的怜爱,迫于生计只能不停劳作。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10.古诗三首

一、多音字

似: sì相似 shì似的 当: dāng 当前 dàng 适当

络: luò 脉络 lào 络子 骨: gǔ骨头 gū 骨碌

二、问题归纳

1、《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渴望施展抱负,报效国家,但怀才不遇的情感。

2、《石灰吟》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坚贞不屈,清白高

洁之志。

3、《竹石》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忍不拔、刚正不阿的精神。

4、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①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②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四、诗句积累(托物言志)

1、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2、写兰花的诗句: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郑燮《题画兰》

3、写菊花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咏菊》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多音字

埋:mái 埋藏 隐姓埋名 横 héng 纵横 人行横道 难 nán 困难 有口难开

mán 埋怨 hèng 蛮横 强横 nàn 磨难 排忧解难

二、成语积累

1.表示愤怒的成语:怒气冲冲,勃然大怒,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义愤填膺,怒发冲冠。

2.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满脸横肉,眉清目秀,蓬头垢面,披头散发。

3.“不一不一”式的词语:不慌不忙,不卑不亢,不声不响,不屈不挠,不骄不躁

三、词语解析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含糊:指叙述的模糊,不清楚。

局势:泛指[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 轻易:本课指十分容易随随便便。

严峻:严肃而厉害。本文中指李大钊的态度很严肃。 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尖锐:声音高而刺耳,本文中指枪声高而刺耳。 一拥而入:形容众多的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四、句子解析

1.本文开篇有什么特点?

开篇直接交代回忆的年月日,突出这件事留给作者的记忆很深刻,语言简洁直接引出作者要回忆的事情。

2.第五自然段: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

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3.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

父亲早出晚归;父亲烧掉一些书籍和文件;张作霖要派人检查;工友闫振山被抓。

4.父亲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他什么样的精神?

父亲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党的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表现出他临危不惧,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5.第八自然段中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果然说明这一天到来在意料之中,这句话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6.第十一自然段,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这句话用了神态、动作描写,“不慌不忙”写出父亲面对敌人时的从容不迫,沉着镇定,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鲜明对比,说明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到来早有准备,体现了父亲沉着镇定和无畏精神,及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7.第二十自然段,在法庭……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8.“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和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句话……在法庭上面对妻女的哭喊,父亲的表情为何如此安定而沉着呢?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 30 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9.为什么我能在法庭上表现的如此机智和勇敢?

这机智和勇敢来自父亲平时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加之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深深感染了我,我从他那里获得了无穷的力量。

10.李大钊是怎样的一个人?

李大钊是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忠诚负责与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的人。

11.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分别写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遇害后四个阶段。

1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想想这样写有何好处?

文章开头写 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文末又写,这样的首尾照应,不仅是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也起到强化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对父亲的深切怀念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3.哪些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赴后继?

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

14.母亲叮嘱我记住父亲的被难日有什么深刻含义?

记住父亲的背叛日就是记住敌人欠下的血债,就是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表达了母亲对亲人的怀念,对敌人的憎恨。

15.怎样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

“低声”表现了我知道父亲被害后的沉痛心情,昨天是 4 月 28 日强调了父亲的被奈日,突出了这一日子让作者印象深刻,永远难忘,照应文章开头。

12. 为人民服务

一、作者介绍:

*,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 1949 年到 197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

二、多音字:

说:shuō说服 正:zhèng 正常 兴:xīng 兴奋

shuì游说 zhēng 正月 xìng 兴趣

三、理解词语:

[解放]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推翻反动统治,特指我国 1949 年推翻国民党统治。

[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的统治者实行恐怖独裁,推行侵略政策,被人们称为“法西斯”。

[泰山]泰山: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根据地]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剥削]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进行的。

[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鸿毛]大雁的毛,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

[兴旺]兴盛;旺盛。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追悼]指的是沉痛地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四、词语扩展:

含两个数字的成语:五湖四海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五、句子解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完全”,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之一。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3、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

4、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5、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六、课文主题:

1、本文是*主席于 1944 年 9 月 8 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文章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2、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提高勇气、克服困难、互助互爱、搞好团结。

七、课外拓展:*经典语录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5、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6、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7、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8、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9、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记叙了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暗堡的动人事迹,高度赞扬了董存瑞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 舍生忘死、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董存瑞。

3. 赞美英雄人物的词语:视死如归、顾全大局、舍生忘死

4. 爱国名言:(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 爱国英雄:林则徐、黄继光、邱少云。

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

1. 阅读方法:(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2)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3)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4)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5)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6)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红色诗词:(1)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

(2)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3.《*在花山》记叙了伟大领袖*在花山村时,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帮母女俩推碾子的事,表现了*对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处处为群众着想,时刻与群众心连心。

《十里长街送总理》记叙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总理逝世,首都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的事,表达了人们失去周总理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四团克服重重困难,英勇夺下泸定桥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狱中联欢》选自《红岩》,教材节选的片段描述了革命者在狱中表演歌舞的场景,表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伟大的友谊》讲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的动人事迹。他们同住伦敦时,一起谈论、一起散步;分住两地时,经常通信。他们时刻设法帮助对方,建立了伟大的革命友谊。

《囚歌》是革命烈士叶挺被国民党非法逮捕之后,在狱中受尽折磨时写下的一首诗,表现出革命者不屈的气节以及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春天的故事》歌颂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诗中“一位老人”指的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等一系列形象化的语言,展现了中国政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和卓越成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