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计划是一个向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展开全面进攻的计划
实行新经济政策前,列宁指出苏维埃国家存在五种社会经济结构
宗法经济、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政府宣布提前完成
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西方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高薪聘请外国专家
马格尼托格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茨克钢铁厂、第聂伯水电站、扎波罗日钢铁厂
苏联本国技术力量不足,企业大多不具备设计能力
1932年-1933年大饥荒爆发,苏联当局长期隐瞒真相,死亡人数保守估计在700万以上
1933年-1937年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确立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苏联注意挖掘企业潜力,大力发展本国机器制造业,基本停止进口外国设备
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但丧失了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的机会
苏联实行高积累,把大量资金投入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工业
斯大林提出技术决定一切和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
以斯达汉诺夫为代表的先进工作者,掀起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运动
194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德跃居欧洲第一位,成为世界第二位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五年计划的实施使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十分巨大
(1)劳动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取消食品和工业品的配售制
(2)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很大提高,全面识字率达到八成
(3)城市普及七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实行四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倍增长
(4)科学技术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瓦维洛夫创立作物种类演化理论、齐奥尔科夫斯基宇宙火箭理论研究领先世界
库尔恰托夫领导设计和研制欧洲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列别杰夫研制用乙醇合成人造橡胶的办法
(5)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学领域的成就
整理出版《马克思恩克斯全集》和《列宁全集》
高尔基《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世》
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三部曲,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
法捷耶夫《毁灭》,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拉特柯夫《水泥》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巨大,但也存在重大缺陷和问题
(1)许多重要指标未能按期实现,国民收入、农业产值、消费品增长率
(2)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3)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无人问津,大量积压
(4)优质对路产品奇缺,供应紧张
(5)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苏联在经济和社会阶级结构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
1935年苏维埃第七次代表大会决定修改1924年宪法,成立斯大林主持的宪法委员会
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斯大林作《关于苏联宪法草案》,讨论通过新宪法
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国内只存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
(1)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取消选举限制,以直接选举代替多级选举
保障劳动人民享有劳动、休息和受教育的权利
保证在年老、患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享有物质保障权
规定苏联公民义务:遵守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忠实履行社会义务
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所有制、军队服役、保卫社会主义祖国
(2)苏联民族国家体制变化
哈萨克和吉尔吉斯成为加盟共和国;高加索联邦分成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
新宪法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成,标志着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1)政治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
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
苏维埃成为徒具虚名的权力机构,不能真正发挥人民政权作用
联盟制有名无实,少数民族权益并无可靠保障
忽视民主法制,上级委派干部,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形成个人高度集权
(2)经济特点
建成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
工商企业国有化和集体农庄准国有化,消灭其他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
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行政命令和暴力手段管理经济
剥夺农民和限制改善居民生活,实现高积累多投资,发展粗放型经济
片面发展重工业,建立准军事型经济,提高国力,赶超资本主义国家
在外有帝国主义国家包围,内部文化落后情况下发挥巨大作用
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根本问题
违背列宁把文化经济建设当作工作中心的指示,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
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和集约化的要求
斯大林模式最终阻碍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