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顺
宋朱熹、李幼武辑《宋名臣言行录》,收入北京大学出版社《儒藏》丛书,为精华编第151册(上、下)。其中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三朝名臣言行录》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熙刊本为底本,李幼武辑《皇朝名臣言行续录》、《四朝名臣言行别录》、《皇朝道学名臣言行外录》,以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元刻本为底本。
△中华再造善本《五朝名臣言行录》总目
朱熹开创“名臣言行录”体例,编辑《五朝名臣言行录》十卷、《三朝名臣言行录》十四卷,合称《八朝名臣言行录》。初稿完成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不久刻书于建阳。李衡为朱熹同时代人,曾校正出版《八朝名臣言行录》,虽体例不变,正文、注文均有大幅缩减。后李幼武踵武赓续,编辑《皇朝名臣言行续录》八卷、《四朝名臣言行别录》上下集各十三卷、《皇朝道学名臣言行外录》十七卷,与李衡校正朱熹《八朝名臣言行录》二十四卷合刻,统称为前、后、续、别、外集,共七十五卷。共收入北宋、南宋人物二百二十五人,摘录大量官私著作,计有国史实录、别史杂史、文集笔记等百余种,碑志行状等两百余种,具有重要文献史料价值。宋亡以后,刊本以《宋名臣言行录》行世。
△元刊《皇朝名臣言行录》,深圳图书馆藏
《宋名臣言行录》近代刊本,在《儒藏》丛书之前有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与台湾文海出版社《宋史资料萃编》本。前者影印海盐张氏涉园藏宋刊本,为朱熹《八朝名臣言行录》原本,后者清同治七年桂氏重刊洪莹、顾千里校刻本。
李幼武辑《宋名臣言行录》初刊于宋末,今存最早而又较完整者是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元刊本。明代有崇祯张采刊本,清有乾隆《四库全书》本。嘉道间洪莹刊顾广圻校本,行款与元刊本一致,流传最广。
△清道光洪莹重刊《五朝名臣言行录》
中山大学本与浙江省图书馆《五朝名臣言行录》元刻本同。刻工姓名亦同。卷前有清宣统元年鲍毓东墨笔过录《天禄琳琅书目》提要、清洪莹重刊《宋本名臣言行录》序、顾千里后序及鲍氏自书题识。鲍氏误定为宋刻宋印。此本为南陵除乃昌积学斋旧藏。
徐乃昌与琉璃厂文禄堂王文进交厚,曾为《文禄堂访*》作序。据《文禄堂访*》,洪武刻本《古史》及《文粹》之刻工,亦多见于《宋名臣言行录》。中山大学图书馆周连宽考证,浙江图书馆本别集卷六端题“宋朝……”,此本缺题,抄配,疑为书估有意作伪。外集目录后装有后集第十三卷第十页“邹侍郎浩言行”中有关田昼一页,而别集邹侍郎言行三页全无,只此末一页误为外集所录,装在外集目录后,后集目录有邹目而书缺,邹后陈权页码本为十一,亦被改为八,跳过邹接前范祖禹末页七,说明此版有修补。
周连宽称,上海图书馆有此书元刻本,行字同;北京图书馆有明初刻《外集》十七卷,并未提及该馆所藏淳熙刊本《五朝名臣言行录》与《三朝名臣言行录》。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