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的西林仁昭教授等人成功提高了使用水和氮等合成氨的催化剂性能。催化剂的寿命被延长至以前的15倍,同时氨的合成速度也提高到了约7倍。即便燃烧也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的氨作为脱碳社会的燃料正在备受期待。西林等人将以实用化为目标,继续对催化剂进行改进。
目前,氨的量产广泛采用哈伯·博世(Haber Bosch)工艺,使用以铁为主体的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氮和氢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发生反应。虽是约100年前确立的工艺,但作为原料的氢大多从成本低廉的天然气甲烷中提取,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西林仁昭等人正在与出光兴产、日产化学、东芝等公司致力于一项共同研究,将金属钼用作催化剂,使用水和氮等来合成氨。在使用新型钼催化剂的情况下,合成速度是以前的约7倍,并证实在常温和常压状态下也具有活性。
IHI的横滨事业所的氨罐
以前,可将钼催化剂用于氨合成的次数上限约为4000次,但此次开发的催化剂通过增加新分子,使合成次数提高至以前的15倍,达到约6万次。要用于大量生产,还需要在反应速度等方面加以改进,西林仁昭等人的当前目标是将催化剂的可使用次数增加到10万次。
氨作为肥料等原料对人们的饮食生活起到了支撑作用,但制造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1%以上。要实现脱碳社会,必须采用新的量产技术。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