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于玉不琢不成器的格言,和玉不琢不成器有关的名言警句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4-04 03:29:44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成文的、不成文的家训、家规、家风。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名人家训

1、黄炎培——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职业教育先驱,对子女教育同样上心。四子黄大能初中就读于沪江大学附属中学,该校学生多为富家子弟,黄大能也受了些影响。黄炎培察觉到儿子的变化后,果断让其转学。1936年,黄大能即将赴英留学,临行之际,黄炎培将平生坚守的座右铭稍作修改并手书留赠:“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2、*——要夹着尾巴做人

邓林是*同志的长女,在父亲身边生活50多年。邓林回忆说,父亲在家里说话不多,但说出来就切中要害,而且幽默风趣。*教育子女最强调的就是“自律”,还曾把家人召集在一起,非常严肃地讲自律问题。他对孩子的要求是国家法律不能侵犯,要守法,要谨慎,名不要出得太大,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干出格的事。

3、鲁迅——务实作风

1936年,鲁迅病重,给儿子周海婴留下训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南宋诗人陆游给儿子的训示,也有“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的句子。两者要求异曲同工:一个叮嘱不做空头文学家、美术家,宁可做小事情普通工作谋生;一个嘱咐不做官可以躬耕谋食,即使生活紧张也不要作恶事。不同时代的家训,相同的是务实作风和高尚操守。

4、朱熹——审慎交友 近善远佞

朱熹曾告诫儿子,要交“敦厚忠信,能攻吾过”的“益友”,而不要交“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的“损友”。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说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大意是,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诚实的人、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5、欧阳修——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母亲还经常用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来启发他。成为文学家后的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他在教导二儿子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诫儿子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6、曾国藩——做事要有恒心

晚清名臣曾国藩给弟弟写过一封信,大意是,人做一件事,就要全神贯注去做,自始至终不松懈。人没有恒心,一生都不会有成就。我生平就犯了没有恒心的毛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本应该留心做诗写字,却喜欢涉猎其他书籍,分散心志。读性理方面的书时,又杂以各种诗文集,使学习的路子产生歧异。在六部做官时,又不太用实劲去办好公事。在外带兵时,又不能竭力专心治理军事,常常因为读书写字乱了意志。这样,人虽已经垂垂老矣,却百事无一成功,就是治理水军这件事,也是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弟你应当以我为鉴戒。

7、李勉父子——不贪财物

李勉,唐高祖李渊玄孙,曾任开封县尉、监察御史、永平军节度使等职。天宝年间,有一书生携百金进京求官,在宋州住店,李勉恰好与此生同店。谁知书生突发急病,临死前请求李勉用他所携黄金置办后事,剩余的就全赠予李勉。李勉答应为书生办后事,但并没拿剩余的金子,而是埋在书生墓中。几年后,书生的兄长知道李勉为其弟治办丧事,就找到李勉。李勉把他带到书生墓前,挖出金子交给了他。李勉诚信自律,给儿子李约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后来,李约也遇到了类似的事,同样严守承诺,没有贪一点非分之财。

8、左宗棠——谨慎交友

晚清名臣左宗棠非常重视子侄的交友问题。他听说家里有人与纨绔子弟结交,急忙写信提醒:这些淫朋逸友,今天逛戏场,明天混酒馆,甚至嫖娼抽鸦片,无所不为,这是下流之人,万不可交!还对侄子提出这样的要求:不要和市井小人为伍,要严格约束自己,万不可惹是生非。他的严格家教,换来的是“入门虽三尺之童,见客均彬彬有礼……谨守荆布之素,从未沾染习气”的良好门风。

9、唐太宗——勤勉做事

唐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室宗族的教育,经常告诫后代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自我克制、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在听闻决断时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把敢于提反对意见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拍马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平安。

10、司马谈——有始有终

司马谈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父亲,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他临死时,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希望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400多年间,诸侯兼并,史书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人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司马迁不负父训,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史记》。

11、周公——谦虚待人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辅佐周成王,制礼作乐,建章立制,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周成王曾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你不要因受封就怠慢人才。我的地位也不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伯禽没有辜负父亲期望,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12、孙叔敖——勤恳节俭,慢慢积累

春秋时期楚国名相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政绩赫然,却没给儿子孙安留下什么财产。临死前,他嘱咐孙安回乡耕种,不谋求官职;如庄王一定要给封地,那就选择贫瘠之地——寝丘。孙安严守父训,在乡下捡柴卖钱维持生活。后来,楚庄王得知这一情况,立刻召见孙安,非要赐给他封地不可;孙安推辞不过,便请求受封到寝丘。庄王感慨良久,同意了。孙叔敖让儿子接受贫瘠的封地,使孙家后人不得不勤恳节俭,慢慢积累。这正是让子孙成才的好办法。

书中记载

1、明末清初教育家朱柏庐《治家格言》二则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大意是,和做小生意的挑夫小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邻居,要关心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意是,小小的一顿粥或一顿饭,当知它们来之不易;衣服上的半根丝半条线,也要常念它们的生产何等艰难。

2、不要成为*的俘虏

著名家训《颜氏家训》的作者——南北朝学者颜之推,用《礼记》中的话教育子孙:“*不可以放纵,不可让自己志得意满。”他认为:人的本性*没有尽头,要给自己立个限度。谦虚淡泊,可免除祸患。人生在世,衣服只要能够御寒,饮食只要能够充饥,也就行了。在衣、食这两件与人本身密切相关的事情上,尚且不应该奢侈浪费,何况那些并非身体所急需的事情,又何必穷奢极欲呢?

3、治家谨严 勤劳节俭

遍览历代家训,不论豪门显贵还是普通群众,其家训中无不提醒子孙们要避免奢侈浪费。清代官吏、学者许汝霖《德星堂家订》针对当时奢靡之风,分别规定“宴会”“衣服”“嫁娶”“凶丧”“祭祀”等方面礼节标准,目的是力求既合礼仪又要节俭。如他要求家人衣着朴素,来客时中午只以“二簋一汤”招待;婚嫁、葬祭,不许“鼓乐张筵”,将省下的钱济孤寡、立家塾。

4、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颜氏家训》中说: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止,为立涯限尔。大意是,*不可放纵,得志不可自满。宇宙可以达到边缘,人的本性*却没有尽头,只有减少*、把持底线才是正道。

5、溺爱败子

宋代司马光在《家范》中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他认为“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

类似于玉不琢不成器的格言,和玉不琢不成器有关的名言警句(1)

来源:共产党员网

(了解更多反邪教知识,传播社会正能量,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太白剑”、微博“宝鸡反邪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