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钟得趣馒头庵”,看似荒唐,实则是对离经叛道的一次淋漓尽致的刻画。秦钟、智能儿、贾宝玉、林黛玉这些人,都算是离经叛道之人,他们冲破礼教束缚的行为都以失败告终。秦钟、林黛玉为此付出代价。智能儿和贾宝玉也都放弃了红尘。不提“得趣馒头庵”背后隐喻,说一下“得趣”这个有趣的说法。
(第十五回)那智能百般的挣挫不起,又不好叫的,少不得依他了。正在得趣,只见一人进来,将他二人按住,也不则声。二人不知是谁,唬的不敢动一动。只听那人嗤的一声,掌不住笑了。二人听声方知是宝玉。秦钟连忙起来,抱怨道:“这算什么?”宝玉笑道:“你倒不依,咱们就喊起来。”羞的智能趁黑地跑了。
秦钟好不容易求了智能儿与她欢好,正在“得趣”,谁能想到却被贾宝玉闯进来抓了现行。贾宝玉这种不解风情破坏人家好事的行为,也是令人喷饭无奈。不过,本文要说一下“得趣”二字。
古人行文用字非常高妙,一个“得趣”,就将秦钟与智能儿情到浓时销魂蚀骨的感觉写出来,但又有一丝贬义在其中。
试问现代人,如果只用一个“爽”字,看似干净利落,却远没有“得趣”二字恰到好处地囊括了秦钟与智能之情的不合礼、不合法,却又深爱刻骨,惊世骇俗,又有男孩子生理需求与女孩子心理需求的不匹配营造出的隐隐的担心和不安!
更何况,“得趣”二字的含义绝不是字面意思,尚且囊括了爱情、*、责任和礼教等等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
“得趣”,在古代并不是指男女欢好。而是谓合乎礼之旨意。对领会、获得情趣的“有情趣”描述。
宋代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陶杜酒诗》:“陶渊明诗‘酒能消百虑’,杜子美云‘一酌散千忧’,皆得趣之句也。”意思是陶渊明和杜甫对“酒”的理解都抓住了精髓的意趣。
《文选·张衡》:“规遵王度,动中得趣。”薛综注:“趣,意也……举动合礼之意也。”
如此,“秦钟得趣馒头庵”的“得趣”理解,要与“礼”挂钩。显而易见,他与智能儿在馒头庵“偷试”,是既不合礼又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得趣”是曹雪芹刻意用在秦钟这一“不合礼”的举动上的精准刻画。
当然,对于秦钟与智能儿偷试这一行为,曹雪芹并没有完全抱持批判立场。秦钟看似和智能儿冒天下之大不韪,在馒头庵亵渎了“神佛”。其实,真正亵渎神佛的是馒头庵净虚老尼姑和王熙凤等人。他们对金钱、律法和人性、*的藐视,远比秦钟和智能儿对礼法的藐视更严重。
“秦钟得趣馒头庵”本质上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私情”并无不同,都是被礼教不容,他们却又勇于冲击那一层束缚和藩篱。
不同之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守礼,秦钟和智能儿不守礼。可事实上,无论守礼还是不守礼,敢于践踏礼法的必然受到严酷的反噬,并最终都没有好结果。
“得趣”不只是指男女欢好的销魂蚀骨,还是对“礼”的彰显。合礼的“得趣”是在礼教束缚的框架之下。不合礼的“得趣”,妄图突破礼教束缚,最终就会灰飞烟灭。
秦钟得趣馒头庵的代价是付出一条命。贾瑞得趣“风月宝鉴”,同样付出一条命。贾宝玉得趣于和林黛玉缱绻的爱情,结果一死一出家……
《红楼梦》并不是卫道,而是记录了那些“反叛者”的结果。曹雪芹“得趣”二字,用得实在是高妙至极!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