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陈遇夫
迂言者何,善言也;善则何迂乎?尔言人所不言也。人所不言而言,言而善则何以迂?非所当言也。善则何不当言?非其人也。身为公卿,可以升黜;人为方伯连帅,可以赏罚进退;人以是而言,言出而应,千里下令如流水,匪然不怒则笑之,故曰迂也。
或曰:此非迩言,先民之言,谁得而迂之。曰:古乃所以迂也。随地转移之谓风,情欲趋向之谓俗。风变俗易,代异世殊,执古绳今,是迂之尤也。曰:然则孔孟古之书也,而不迂之,何也?曰:不敢也。勒为典,着为令;朝以是教,乡以是学,由之取尊荣,非之蹈明罚。故有行违无貌戾也。
曰:然则谈仙说佛,此诚迂也,世故不迂之又何也?曰:是不同。释氏言因果,思果报也;道家言感应,冀福应也。譬投饵取鱼,非能舍饵,利得鱼也。若夫正其谊利则不谋。明其道功则勿计。世所急也而迂之,故闻者以为迂也。虽然,惠迪吉积善庆,古圣有言矣。果迂乎哉?不迂也!
庚寅长至日泽农陈遇夫书
迂言百则 新宁陈遇夫交甫撰
1、洞灵经曰:导筋骨则形全,翦情欲则神全,靖言语则福全,克保三全,是谓上贤。道德顺则鬼神助,信义敦则君子合,礼义备则小人怀。.
2、管子曰:心,君之位也,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虚其欲,神将入舍,扫除不洁,神乃留处
3、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则神阴自得。圣心循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4、吕览曰:当贵盛之时,人之奉我者非奉我也,奉贵者也;当贫贱之时,人之陵我者非陵我也,陵贱者也。彼自奉贵耳,吾何为而喜;彼自陵贱耳,吾何为而怒。
5、黄石公曰: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悮,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仁,任才使能所以济务,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6、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7、陆子曰:气感之符,清洁明光;情素之表,恬畅和良;调密者固,安静者祥,志定心平,血脉乃长。
8、淮南子曰: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鲜者约所持也。
9、董子曰: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人也。义我也,仁之法在爱人,不在我爱;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众人不察而反之,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
10、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疏氏广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11、刘氏说苑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君子之富,何如曰假人不德,不责食人,不使不役,亲戚爱之,众人善之。
12、卢照邻问孙真人曰:高医愈疾奈何真人曰: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雪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昧,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失则蒸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竭则燋槁,发乎面,动乎形,天地亦然。五纬缩赢,孛彗飞流,其危诊也。寒暑不时,其蒸否也。石立土踊,是其瘤赘。山崩土陷,是其痈疽。奔风暴雨,其喘乏川渎竭涸其燋槁,高医导以药石,救以砭剂。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捄之灾。曰人事奈何,曰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诗曰:赴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扬子曰: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13、崔子玉座右铭曰: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毋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固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14、徐伟长曰: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15、诸葛武侯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6、文中子曰: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17、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誉而起者,佞之媒也。绝囮去媒,谗佞远矣。
18、方之谓也: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易曰: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复问养性之要。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惰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
19、姚公元崇口箴:君子欲讷,吉人寡辞,利口作戒,长舌为诗,斯言不善,千里违之,勿谓可复,驷马难追,惟静惟嘿,澄神之极,去甚去泰,居物之外,多言多失,多事多害,声繁则淫,音希则大,室本无暗,垣亦有耳,何言者天,成蹊者李,似不能言,为世所尊,言不出口,冠时之首,无掉尔舌,以速尔咎,无易尔言,亦孔之丑,敬之慎之,可大可久,敬之伊何,三命而走,慎之伊何,三缄其口。
20、陆敬舆曰:宁人负我,毋我负人。
21、柳公玼戒子五失: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澹泊。苟利于己,不恤人言。其二:不知儒术,不悦古道,懵前经而不耻,论当世而解颐,身既寡知,恶人有学。其三:胜己者厌之,佞己者悦之,惟乐戏谈,莫思古道。闻人之善嫉之,闻人之恶扬之。浸淫颇僻,销刻德义。其四:崇好优游,耽嗜曲蘖以衔杯,为高致以勤事,为俗流习之已荒觉已难悔。其五:急于名宦,匿近权要,一资半级,虽或得之,众怒羣猜,鲜不败者。
22、韩昌黎作董生行曰: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侧,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寿州属县有安墨。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日来征租更索钱,嗟哉董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或山而樵,或水而渔。入厨具甘旨,上堂问起居。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识,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无休期,家有狗乳出求食,鸡来哺其儿,啄啄庭中拾虫蚁,哺之不食鸣声悲,彷徨踯躅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嗟哉董生谁将与,俦时之人,夫妻相虐,兄弟为雠,食君之禄而令父母愁,亦独何心,嗟哉董生无与俦。
23、范公质诫儿侄八百字:昨得谢课,书希于京秩之中,更与迁转余以诸儿侄辈:生长以来,未谙外事,艰难损益,懵然莫知,因抒古诗一章晓之:
去年初释褐,一名列蓬邱。青袍春草色,白纾弃如仇。适会龙飞庆,王泽天下流。
尔得六品阶,无乃太为优。凡登进士第,四选升校雠。历官十五考,叙阶与尔俦。
如何志未满,意欲陵云游。苦言品位卑,寄书来我求。省之再三叹,不觉泪盈眸。
吾家本寒素,门第寡公侯。先子有令德,乐道尚优游。生逢世多僻,委顺信沈浮。
仕宦不喜达,吏隐同庄周。积善有余庆,清白为贻谋。伊余奉家训,孜孜务进修。
夙夜事勤肃,言行思悔尤。出门择交友,防慎畏熏莸。省躬常惧玷,恐掇庭闱羞。
童年志于学,不堕为箕裘。二十中甲科,頳尾化为虬。三十入翰苑,步武向瀛洲。
四十登宰辅,貂冠侍冕旒。备位行一纪,将何助帝猷。既非救旱雨,岂是济川舟。
天子未遐弃,日益素飧忧。黄河润九里,草木皆寖渍。吾宗凡九人,继踵升官次。
门内无白丁,森森朱绿紫。鹓行洎内职,亚尹州从事。府掾监省官,高低皆清美。
悉由侥幸升,不因资考至。朝廷悬爵秩,命之曰公器。才者禄及身,功者赏于世。
葬才及非功,安得专厚利。寒衣内府帛,饥食太仓米。不蚕复不穑,未尝勤四体。
虽然一家荣,岂塞众人议。颙颙十目窥,龊龊千人指。借问汝与吾,如何不自媿。
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弟。怡怡奉亲长,不敢生骄易。战战复兢兢,造次必于是。
戒尔学干禄,莫若勤道艺。常闻诸格言,学而优则仕。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
戒尔远耻辱,恭则近乎礼。自卑而尊人,先彼而后己。相鼠与茅鸱,宜鉴诗人刺。
戒尔勿放旷,放旷非端士。周孔垂名教,齐梁尚清议。南朝称八达,千载秽青史。
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能移谨厚性,化为凶险类。古今倾败者,历历皆可记。
戒尔勿多言,多言众所忌。苟不慎枢机,灾危从此始。是非毁誉闲,适足为身累。
举世重交游,拟结金兰契。忿怨容易生,风波当时起。所以君子心,汪汪淡如水。
举世好承奉,昂昂增意气。不知承奉者,以尔为玩戏。所以古人疾,籧篨与戚施。
举世重任侠,俗呼为气义。为人赴急难,往往陷刑死。所以马援书,殷勤戒诸子。
举世贱清素,奉身好华侈。肥马衣轻裘,扬扬过闾里。虽得市童怜,还为识者鄙。
我本羁旅臣,遭逢尧舜理。位重才不克,戚戚怀忧畏。深渊与薄冰,蹈之惟恐坠。
尔曹当悯我,勿使增罪戾。闭门敛踪迹,缩首避名势。名势不久居,毕竟何足恃。
物盛必有衰,有隆还有替。速成不坚牢,亟走多颠踬。灼灼园中花,早发还先萎。
迟迟涧畔松,郁郁含晚翠。赋命有疾徐,青云难力致。寄语谢诸郎,躁进徒为耳。
24、寇莱公《六悔铭》: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习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
25、晏同叔几铭:小饭防饐,跬行虞跌,巾有角垫,衣存袵缺,惟忠与孝,则罔摧折。
26、濂溪周子曰: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27、横渠张子曰:困辱非忧,取困辱为忧;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
28、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必悫而后求智,能焉不悫而后能,譬之豺狼不可近。
29、邵子《无名公传》:无名者,不可得而名也。凡物有形则可器,可器斯可名。然则斯人无体乎?曰有体。有体而无迹者也,斯人无用乎?曰有用,有用而无心者也。有迹有心者,可得而知也,无迹无心者,虽鬼神亦不可得,而知况于人乎?故其诗曰:思虑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能造万物者,天地也;能造天地者,太极也。太极者,其可得而知乎?可得而名乎?故自为赞曰:借尔面貌,假尔形骸,弄丸余暇,闲往闲来,人告之以修福,对曰未尝为不善。人告之以禳灾,对曰未尝妄祭。故其诗曰:祸如许免人须谄,福若待求天可量。又曰:中孚起信宁须祷,无妄生灾未易禳。性喜饮酒,命之曰太和汤。所饮不多,微醺而罢,不喜过醉,故其诗曰:性喜饮酒饮喜微,酡饮未微酡口先,吟哦吟哦不足遂,及浩歌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燠夏凉。遇有熟思则就枕,故其诗曰:墙高于肩,室大于斗。布被暖余,藜羹饱后,气吐胸中,充塞宇宙。其与人交,虽贱必洽,未尝作皱眉事,故人皆得其欢心,见贵人未尝曲奉,见不善人未尝急去,见善人未之知也,未尝急合。故其诗曰:风月情怀,江湖性气,色斯其举,翔而后至,无贱无贫,无富无贵,无将无迎,无拘无忌。闻人之谤未尝怒,闻人之誉未尝喜。闻人言人之恶,未尝和;闻人言人之善,则就而和之,又从而喜之。故其诗曰: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道善言,乐行善意,闻人之恶,如负芒刺;闻人之善,如佩兰蕙。家贫未尝求于人,人馈之虽寡必受。故其诗曰:窘未尝忧,饮不至醉。收天下春,归之肝肺。朝廷授之官,虽不强免,亦不强起。晚有一子,教之以仁义,授之以六经。举世尚虚谈,未尝挂一言;举世尚奇事,未尝立异行。故其诗曰:不佞禅伯,不谀方士,不出户庭,直游天地。家素业儒,口未尝不道儒言,身未尝不行儒行。故其诗曰: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炎炎论之,甘处其陋;绰绰言之,无出其右。羲轩之书,未尝去手;尧舜之言,未尝离口。当中和天,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百年升平,不为不偶。七十康强,不为不寿,此其无名公之行乎。
30、又曰: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衒于外,鲜有不败者。如利刃在手,物来剸之,若恃刃之利而求割,则刃与物俱伤矣。室中造车,天下可行,轨辙合故也。苟顺义理,合人情,日月所照,皆可行也。
31、人之神即天地之神,人之自欺所以欺天地,可不惧哉。
32、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诸心发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君子所以贵慎独也。
33、言发于真诚,则心不劳而逸人,久而信之,作伪任术,一时或可欺人,持久必败。
34、事无巨细,皆有天人之理,修身,人也。遇不遇,天也;得失不动心,所以顺天也。行险侥幸,是逆天也。求之者,人也;得之与否,天也。得失不动心,所以顺天也。强取必得,是逆天也。逆天理者,祸患必至。
35、天下之事,始过于重,犹卒于轻。始过于厚犹卒于薄,况始以轻,始以薄者乎?故鲜失之重,多失之轻;鲜失之厚,多失之薄。是以君子不患过乎重,常患过乎轻,不患过乎厚,常患过乎薄也。
36、司马温公《盘水铭》:盘水之盈止,之则平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勿使小欹,小欹则倾倾。不可收用毁其成。呜呼奉之,可不兢兢。
37、温公《解禅六偈》云:忿怒如烈火,利欲如铦锋,终朝常戚戚,是名阿鼻狱。颜回甘陋巷,孟轲安自然,富贵如浮云,是名极乐国。孝弟通神明,忠信行蛮貊,积善来百祥,是名作因果。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行之诚且久,是名不壤身。道德修一身,功德被万物,为贤为大圣,是名佛菩萨。言为百世师,行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光明藏。
38、苏东坡为迈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39、黄山谷游艺斋铭:色荒者使人蹻蹻,酒荒者使人漠漠,游于六艺之林,是谓名教之乐。
40、赠张叔和:我提养生之四,印君家所,有更赠君。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常,不如一默。无可拣择眼界平,不藏秋毫心地直。我肱三折得此医,自觉两踵生光,辉蒲团日,静鸟吟时,炉熏一炷,试观之。
41、王公随省分箴:夕晦昼明,干动坤静。物禀乎性,人赋于命。贵贱贤愚,寿夭衰盛。谅乎自然,冥数潜定。蕙生数寸,松高百尺。水润火炎,轮曲辕直。或金或锡,或玉或石。荼苦荠甘,乌黔鹭白。性不可易,体不可移。揠苗则悴,续凫乃悲。巢者罔穴,泳者宁驰。竹柏寒茂,桐柳秋衰。阙里泣麟,傅岩肖像。冯衍空归,千秋骤相。健羡勿用,止足可尚。处顺安时,吉禄长享。
42、李公至续座右铭: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好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撝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讷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已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吾将书绅带以自警,刻盘盂而思防,岂若长存于座右,庶夙夜之不忘。
43、范公尧夫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曹但当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44、刘公恕自讼,平生有二十失:佻易卞急,遇事辄发。狷介酬直,忿不思难。泥古非今,不达时变。疑滞少断,劳而无功。高自标置,拟伦胜己。疾恶太甚,不恤怨怒。事上方简,御下苛察。直语自信,不远嫌疑。执守小节,坚确不移。求备于人,不恤咎怨。多言不中,节高谈无。畔岸臧否。品藻不掩人过恶,立事违众好更革,应事不揣己度德,过望无纪,交浅而言深,戏谑不知止。任性不避祸,论议多讥刺。临事无机械,行己无规矩。人不忤己而随众毁誉,事多祸患而忧虞太过。以君子行义责望小人,非惟二十失,又有十八蔽:言大而智小,好谋而阔论,剧谈而不辨,慎密而漏言,尚风义而龌龊,乐善而不能行,与人和而好异议,不畏强御而无勇,不贪权利而好躁,俭啬而徒费,欲速而迟钝,闇识而强料,事非法家而深刻,乐放纵而拘小礼,易乐而多忧,畏动而恶静,多思而处事乖忤多疑,而数为人所欺,事往未尝不悔,它日复然,自咎自笑,亦不自知其所以然也。
45、叶水心曰: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
46、豫章罗氏曰:君明君之福,臣忠臣之福。君明臣忠则朝廷治,得不谓之福乎?父慈父之福,子孝子之福,父慈子孝则家道隆盛,得不谓之福乎?俗人以富贵为福,陋哉。
47、五峯胡氏曰:智不相近,虽听言而不入;信不相及,虽纳忠而不爱。故君子必谨其所以言,则不招诽谤取怨辱矣。
48、朱子曰:天地有自然之理,凡阳必刚,刚必明。明则易知;凡阴必柔,柔必暗,暗则难测。故圣人作易,以阳为君子,以阴为小人,其所以通幽明之故,类万物之情,虽百世不能易也。予尝推易说,以观天下之人,凡光明正大,疎畅洞达,如青天白日,如高山大川,如雷霆之为威,而雨露之为泽,如龙虎之为猛,而麟凤之为祥,磊磊落落,无纤芥可疑者,必君子也。若依阿淟涊,回互隐伏,纠结如蛇,蚓琐细,如虮虱,如鬼蜮,如狐虫,闪倏狡狯,不可方物者,必小人也。彼小人虽曰难知,亦乌得而逃哉。
49、东莱吕氏曰: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顾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50、西山真氏曰: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51、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52、高子《遵生八笺》: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疎狂。
53、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54、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之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55、读书不见圣贤,为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为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为眼前花;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56、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贯;若为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媿。
57、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
58、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59、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清泉绿卉,何物不可饮啄而鸱,枭偏嗜腐鼠。噫!世之不为飞蛾鸱鸮者几何哉。
60、《除忿怒箴》:尘生便扫,莫论是否。百年偶聚,何苦烦恼。太虚之内,无物不有。万事从宽,其福自厚。《断嗜欲箴》:染性触物,黏于饴胶。淫爱贼人,毒于戈矛。片时意适,永劫灵消。一丝未断,尘网难超。《戒多言箴》:不扣自鸣,钟鼓为妖。宁口之羞,斯气之浮。恂恂吶吶,立诚寡尤。如瓶是守,括囊无咎。《澄意想箴》:夜结于梦,昼驰于想。起灭万端,尽归虚妄。要拔前根,须除后障。一剑当空,羣魔消丧。
61、郁离子刘基曰: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62、方正学曰:为子孙者,欲其悫不欲其浮,欲其循循然,不欲頟頟焉,循循者善之徒,頟頟者恶之符。
63、非义之利腊毒,可喜之事藏悔,易悦之人难近,万全之举多怨,君子知其然,功苟可成,不沮于怨也。人果不可近,不受其悦也。事之适意必思其艰,利之可取先虑其患,故名立而身完也。
64、薛敬轩曰:怒至于过,喜至于流,思索太劳而不节,皆暴其气之事。
65、不可乘喜而多言,不可乘快而易事。
66、多言最使人心志荡流,而气亦损少。言不惟养得德深,又养得气充,寤寐亦安。
67、慎言语,养德之大节;饮食,养生之大。
68、促迫褊窄浅率浮躁非有德之气象只观其气象便知涵养之浅深 。
69、人有才而露,只是浅,深则不露,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凝重之人,德在此福亦在此,心定气平,而身体之安和舒泰不待言。
70、轻言轻动之人,不可与深计,易喜易怒者亦然,故闻事不喜不惊者,可以当大事 。
71、疾恶之心,固不可无。然当宽心缓思,可去与否,审度时宜,而处之斯无悔。切不可闻恶遽怒,先自烦扰,使即能去恶,己亦病矣。况伤于急暴,而有过中失宜之弊乎。经曰:勿忿疾于顽孔子曰肤受之愬不行皆当深味
72、气直是难养,予克治用力久矣,而忽有暴发者,可不勉哉。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以此知克己最难。
73、陈白沙《忍字赞》:七情之发,惟怒为遽,众逆之加,惟忍为是,绝情实难,处逆非易,当怒火炎,以忍水制,忍之又忍,愈忍愈励,过一百忍,为张公艺,不乱大谋,其乃有济,如其不忍,倾败立至。
74、又曰学者先须理会气象。气象好时,百事自当,此语最可玩味。言语动静便是理会气象地头,变急为缓,变激烈为和平,则有大功。亦远祸之道也,非但气象好而已。
75、心地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76、情不可过,会不可数。抑情以止慢,疎会以增敬。终身守此,然后故旧可保 。
77、王阳明曰:树木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昔人有言:何以止谤,曰无辨,故有其事不可辨也,无其事不必辨也。无其事而辨之,是自谤也。有其事而辨之,是增己之恶,则甚人之怒也。
78、黄泰泉曰:宋人有言,销伪去骄,矫轻擎惰,惰则散缓闲适,自以为贤其志也,昏轻则便儇狡厉,自以为美,其动也躁;骄则狠傲倨慢,自以为刚。其气也悖;伪则机械变诈,自以为智,其心也欺。是四病也。忠信所以销伪,威重所以矫轻,孝弟所以去骄,学习所以警惰,警其惰则惺惺如也。去其骄则雍雍如也。矫其轻则肃肃如也。销其伪则慥慥如也。夜气清明,顾諟明命,则四病除矣。
79、陈几亭龙正曰:立言有六禁:不本至诚勿言。无益于世勿言。损益相兼勿言。后有流弊勿言。往哲已言勿袭言。非吾力所及勿轻言。
80、我与天下后世之感通,犹两人相觌,我爱彼彼亦爱我;我惟见有身,天下亦乌知有我乡,人之所以与草木同腐也。我孜孜为后世计,后世孰能忘之,圣贤所以长生于人心也
81、张阳和元忭曰:以祸福得丧付之天,以赞毁予夺付之人,以修身立德责之己,此是至简至易之学
82、吴素衣桂森曰:旧说,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大丈夫不可无此襟怀;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大丈夫不可无此度量;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大丈夫不可无此气概;珠藏川自媚,玉韫山含辉,大丈夫不可无此蕴藉。颇爱其语,因续之曰: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大丈夫不可无此见解;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沤,大丈夫不可无此达观;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大丈夫不可无此风味;两仪常在手,万化不关心,大丈夫不可无此作用。
83、高景逸曰:无事故静坐静坐原无事若欲起别法即是名多事有事故应事应了原无事若起厌事心如何了得事。
84、于景素孔兼训子曰:士君子能于羣议众诋时,立得脚定,纔见坚贞。能于尊官厚禄时,回得头早,纔见知几;能于主少国疑时,看得命轻,纔见节概;能于从容谈笑时,解得急难,纔见才识;能于淡泊冷寂时,无歆想心,纔见志趣;能于风雷震撼时,无惊恐心,纔见器度。
85、夏正夫曰: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也;此日闲过二也;此身一败三也。
86、陈缑山铭:羣居慎口,独坐防心。
87、刘念台曰:讦似直,佞似忠,谄似恭,曲似慎,刻似公,巧似智。又曰:薛河东二十年治一怒字不去,尝见得治不去,便是他过人处。
88、学山曰: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动静以敬,心火自定;宠辱不惊,肝木以宁;恬然无欲,肾水自足。
89、杂志:戒酒后语,忌食时嗔,忍难忍事,顺不明人。
90、宁耐是处境第一法,安详是应事第一法,退让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若将富贵贫贱死生置之度外,是养心第一法。
91、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指,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
右迂言百则一卷。国朝新宁陈遇夫交甫撰按。先正格言,重规迭矩,如箴铭,如蓍蔡,如药石,如弦韦,厘然具有渊源,原可互相印证,是书亦随手掇拾,而要言不烦。所谓为人若此,庶乎近焉者。读者幸勿疑其太简,诋以挂一漏万也。自序一首,末谓惠迪吉积善庆,古圣有言矣,果迂乎哉,不迂也!殆为中人以下,言之者心良苦矣。夫报应之说,原本古经而通儒,屑屑言之则已陋。况未尽可凭耶新宁县志称先生,撰正学续一书,不韪宋人道丧千载之说,搜采自汉迄唐二十七人,据本传而加论断,明白醇正足以破专固之见,亦儒林中要书也。又称究心宋学践履,端方不愧醇,儒又称生平洁身砥行,敦崇礼节,捍患济穷则亦强为善而已,而必堕于前因后果之渺茫哉,若为流俗人说法,则正自不得不然。昔司马温公自署迂叟晁明远之景迂。盖又景司马倪元镇,亦自署倪迂三君子匪迂儒而是书,亦匪迂言也。心良苦矣,道光戊申秋尽日,后学伍崇曜谨跋
陈遇夫
白沙学说传承者陈遇夫(1658-1727),字交甫,又字廷际,新宁县矬峒都六村(现台山市斗山镇秀墩村委会)槎洲村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考取广东乡试第一名举人,著书10部,生平事迹录入《广东通志》(道光二年即1822年版第4944页)。子陈瀚,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考取广东举人第一名,故人称“父子解元”,陈瀚著有《观海堂书义》和《屿门集》。曾孙陈司爟,嘉庆七年(1802年)考取进士,任广东省廉州府教授(相当于地级市教育局长兼府儒学校长),是台山历史上7位进士之一。曾孙陈司炳,1804年考取举人,著有《鸿泥集》、《萍游草》。
陈遇夫出身寒微,父亲陈佩璿是一位久试不第的儒者,也是给陈遇夫良好教育的启蒙老师。康熙三年(1664年)新宁县实施“迁海令”——沿海50里内的居民内迁,以防滨海居民接济在台湾的郑成功反清复明势力。陈佩璿举家步行迁往新宁县城(现台山市台城镇)山顶街居住。不久,陈佩璿夫妇死于天花。因为陈遇夫的姐姐幼年时许配本县端芬常安村梅氏,所以陈家老仆人送陈遇夫和他的姐姐去梅家养育。陈遇夫10岁时,给梅家放牛。
陈遇夫虽然身处困境,仍念念不忘读书。他每天放牛到山上让牛吃草,然后去山下私塾窗外听课。一天,他在听课时被老师发现,老师问明原因后查考了他的功课。他复述老师当天所讲内容,无一遗漏。老师大为惊异,于是和梅家商量,不收他的学费,让他正式就读。这位老师名叫梅命夔,端芬人,康熙五年(1666年)考取举人,曾任贵州省新贵县知县。任职时革除陋规40条,深得民心,任满后回乡教书,甘心过清贫的生活,《四库全书》有他的传记。陈遇夫入学后学业大进,16岁考取秀才。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高中广东举人第一名,这年他33岁。第二年他去北京考进士,没有考取。于是回乡,终于从事学术研究。年老时,吏部通知他去做官,他辞不就任。雍正元年(1723年),新宁知县姜朝俊推举他为“孝廉方正”,他再三力辞,直至4年后谢世,他都没有做官。他的著作有《史见》、《白沙陈子年谱》(陈献章年谱)、《白沙门人录》、《白沙先生语录》、《正学续》、《迂言百则》、《从谓草》、《鸿泽集》、《即次集》和《涉需堂文诗集》等10部。
陈遇夫参加科举考试时曾用名梅遇夫,那是因为当时规定,考生必须填写三代履历,并由有功名的人担保家世清白,那时他在梅家生活,由梅家办理报考手续。他死后新宁县学宫乡贤祠供奉他的牌位为“崇礼乡贤梅遇夫陈公”,《四库全书》中广东举人名录记载他的名字为梅遇夫,原因即在于此。
陈遇夫一生推崇白沙,笃信白沙的学说。陈白沙卒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陈遇夫没有直接受教于白沙,然而他穷毕生的精力追踪白沙,弘扬白沙。陈白沙讲学一生,然而只有陈遇夫为他编者《白沙陈子年谱》和《白沙门人录》,修订杨起言所辑《白沙语录》。
陈遇夫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是《涉需堂文诗集》,在哲学方面的著作是《正学续》。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贡献是:第一个提出“唐续晋,晋续汉,圣人之道行于天下,未尝绝也”的命题,从而向被官方视为唯一正确的程朱理学的某些观点提出挑战。
明朝和清朝政府规定,以程朱理学为对孔孟之道的唯一正确解释,并以此作为科举考试的唯一指导思想。程朱理学认为圣人之道在汉朝之后已经丧失,直至一千年后周敦颐(1017—1073,宋朝哲学家)出世,才得到“圣人不传之绪”,并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予以总结,圣人之道才得以传承,道统才不致于断绝。这样,“道”成为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脱离人的头脑,可以在虚空中存在的神秘东西了。陈遇夫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道在天下,从来没有中断过、丧失过。他写《正学续》一书,通过对西汉至宋朝时期贾谊、黄仲舒、匡衡、陶渊明、韩愈等29位学术名家的评论,反映自己的哲学思想:
一、穷经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陈遇夫认为学习和研究儒家经典的目的在于应用。“穷经在于通义理,通义理在于立已立人”。
二、反对寻章摘句的治学末技
汉唐以来,不少读书人喜欢在典籍中寻章摘句,进行繁琐的考证,自以为学问高深,而不知道这样做只能得到片面的知识。陈遇夫反对这种治学态度。
三、破除迷信
陈遇夫在他的著作中,坚决反对阴阳五行灾异谶纬之说。他说:“大凡祥瑞感应皆偶然事,不可据以为常,君子不道也。”
四、反对分门别户
陈遇夫反对在学术界分门别户、以门户之见和门户之争影响学术的发展。他说:“江西复办白鹿洞书院,江西省政府派出的使者带来聘书和礼物请陈白沙去讲学,他坚辞不去,不少人有疑问。我后来看到明朝学术界分裂为几派,我才明白白沙不去讲学的道理,那就是不想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这实在有远见卓识啊。(释文)”
陈遇夫的著作在康熙年间出版,在道光、光绪年间和1993年重印。他为传播和发扬光大陈白沙的学说,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下面抄录陈遇夫的诗《江门晚泊》作为本文的结束:
江门春水晚来风,
一望微茫向远空。
几夕波涛惊客梦,
十年沧海老渔翁。
潮生崖岛遥天白,
月散疏林野火红。
赖有醉乡风日好,
一樽长卧月明中。
陈遇夫,字廷际,号交甫,广东新宁人。康熙庚午举人,雍正元年举孝廉方正。有《涉需堂集》。
桐洲杂诗
远俗宜吾道,移家住水村。估帆朝逐市,渔火夜过门。风静微留岸,潮归浅出源。小洲行处有,随意筑新园。
久坐翻成倦,穿林出水隈。寒云阴欲合,疏雨去还来。地讬鹪鹩足,天宽樗栎材。滑泥妨客过,鱼鸟共徘徊。
西圃连平野,编篱作蔽墙。疏桐方向暖,密竹未成行。四面渔樵入,经年风雨狂。渐看春意好,花发读书堂。
寸心无限事,笔札岂能传。月上行吟处,云生水槛前。沧浪花惜鬓,索莫酒忘眠。莫作相如赋,无人换一钱。
江门晚泊
江门春水晚来风,一望微茫向远空。几夕波涛惊客梦,十年沧海老渔翁。潮生崖岛遥天白,云散疏林野火红。赖有醉乡风日好,一尊长卧月明中。
谢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