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牵强附会地认为孔子是个吃饭特别挑剔、讲究的人,其实是个误解。据史籍记载,孔子是个粗食主义者,对饮食并没有过高追求,甚至厌恶大吃大喝。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说,一个上进的青年,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求学之路上,对那些吃饭挑肥拣瘦的,要鄙视他们,不要和他们谈论军政大事。
孔子还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说,一个有高尚追求的人,吃简朴粗陋的饮食,能有瓢生水喝,睡觉的时候枕着自己的胳膊睡,就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了。这就是孔子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至于以上在《论语·乡党》中说的那些话,显然不是说给他自己的,而是其弟子记述他对乡党的谈论,并且主要指祭祀敬献食物的礼仪。
在古代饮食文化中,还有不少经典故事值得一说。
“吃醋”
“唐太宗赐醋”的典故,说的是宰相房玄龄之妻非常强悍,她性格刚烈,嫉妒心又重,房玄龄既惧怕又无可奈何。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此事后,很为房玄龄抱不平,就想治一治这个妒妇,便故意传旨赐予房玄龄几个美姬,并让侍者捎上一个坛子,说是有毒药的“鸩酒”。侍者对她说,皇上有令,要么同意房大人纳妾,要么就将此坛毒酒喝下,一了百了,没有其他商量余地。房玄龄之妻二话不说,将坛子接过来,一饮而尽,喝后才知那不过是一坛醋而已。唐太宗得知情况后,心里大为惊骇,叹道,此等女子死且不怕,更无他法可治,玄龄也只能如此承受了。之后,将嫉妒之心说成“吃醋”的故事流传了下来。
“东道主”
“东道主”一般是指宴请时招待来客的主人。这里有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回国执政后,为报复当年流亡在外时郑国的无礼行为,便与秦国联合出兵伐郑。郑文公派烛之武去劝秦穆公退兵。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怕是保不住了。但郑国灭亡了,对秦国并无好处,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讲,秦郑之间相隔一个晋国,到头来得到好处的只是晋国。晋国实力增强了,对秦国也会产生威胁。秦穆公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进一步说,要是你能把郑国留下,让它作为你们东方道路的主人,你们的使者来往经过郑国,缺少什么便由郑国负责供应保证,这有什么不好呢?秦国本与晋国有矛盾,经烛之武此一说,秦穆公便答应退兵,并与郑国签订了和约。秦晋联盟不战自散,晋文公无奈,也只得撤兵而回。因为秦国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来说自称“东道主”。后人引申其义,作为接待客人时的用语,不仅在宴会上使用,而且在举办多方参加的大型会议或赛事时也可称“东道主”。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成语典故出自《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意思是,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啊。这是孔子在教育他的弟子们要向颜回学习,不要羡慕富贵、追求吃喝,而应用心读书、思考问题。后用以形容那些无所事事、好逸恶劳、尸位素餐之人。
“酒囊饭袋”
“酒囊饭袋”的典故,原出自汉代王充的《论衡·别通》:“饱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到五代时期,武安节度使刘建峰的部下马殷在刘死后做了统帅,他却无所作为。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后,封马殷为楚王,驻守湖南、广西等地。马殷只知道吃喝享乐,昏庸无能。人们都瞧不起他,给他取了个绰号“酒囊饭袋”。后人用此比喻那些占据高位、掌握权力,却没有能力和作为的人。
《资治通鉴》中记载,后汉灭亡之后,节度使刘崇在晋阳建立了北汉政权,为了能与后周抗衡,不断地派使者去契丹,请求与之结盟以得到庇护。北汉使者郑珙到契丹后,奉上巨款并表达结盟之意。契丹人很是高兴,就用好酒好肉招待他。郑珙深知契丹人生性豪爽,加之有求于他们,对他们的相邀只得一一接受,就这样竟然醉死在契丹。之后,契丹人派军队协助北汉进攻后周,但因实力不济,并未能改变历史走势,最终北汉被宋太宗灭亡。后来,宋代程颐和朱熹都说过这样的话:“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意思是,像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后人对此多有引用。
古代饮食的故事难说尽,饮食的史籍难看完。在享受各种美食佳酿之时,如能溯其源、懂其礼、知其文、识其性、悟其法、明其道,在物质生活中感受精神生活的愉悦,既享美味餐饮之口福,又收文化熏陶之功效,将是一件美美与共之事。诸君不妨多试之,岂不快哉。
*本文摘自《文史趣思(贰)》,有删减
今日荐读
《文史趣思(贰)》
陈学斌 著
ISBN:9787309161397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复旦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一蔬一饭,一猫一狗,一枝一叶,平淡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其引发的所思所想,时而使人振聋发聩、心情激荡,时而又润物无声、春风化雨。
本书作者续作《文史趣思》,依然在沃土上耕耘,在峰峦上求索,在史实中寻觅,在故迹中游览,汇成十五篇妙趣横生的文章。一人一物知文史,一字一句见趣思。
溯其源,懂其礼,知其文,识其味,悟其法,明其道,是作者的目标。讲故事,是作者的方式。羊的由来,马的传奇,关的雄壮,亭的优美.....作者旁征博引,生动叙写趣闻趣事,使古往今来相关文史片段跃然纸上,一个个变得真实鲜活、有血有肉、亲切可感。
中国历史文化丰富滋养着中国人的心灵。翻开这本小书,读者可于闲暇中读懂中华文化之精髓,于笑意中深得作者之洞见。
图书编辑 | 朱安奇
本期编辑 | 杨梦瑶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2415884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