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
“佛跳墙”曾被列为清宫廷御宴满汉全席中首推的极品美味,一百多年过去了,可它仍是闽菜系中的佼佼者,享有“中华第一汤”的美誉。说起这道招待过许多外国元首的“佛跳墙”,就不得不提起“佛跳墙”的来源。在民间有这么几种说法,至于那种说法比较靠谱,读者们可以自行斟酌
1|闽菜之王
比较靠谱的说法:
清咸丰六年,1856年3月8日,郑春发出生于福清城关南门。在11岁那年,他的父亲离世,他和母亲生计无着,于次年由同乡人叶依嫩带到福州,进了他开的“源春馆”酒店当学徒。郑春发为人聪颖厚道,吃苦耐劳,深得叶依嫩的喜爱。后来“源春馆”停业,叶依嫩就带着郑春发前往苏杭京沪粤等地的名菜馆当帮厨。在这其间,他深入的了解和学到了各地佳肴的特点和烹饪技法。
光绪二十四年,周莲调任福建按察使,郑春发经人介绍,成了周莲的厨师。周莲对郑春发做的福州菜很是喜爱,对其高超的技艺十分赏识。
清代文人:周莲
有一次,某官员邀请周莲吃家宴,周莲叫郑春发前往帮厨。该官员知道周莲是个美食家,一般的菜肴肯定都吃腻了,于是叫自家的主厨做出一些有新意的菜品。于是这位官员的主厨便别出心裁的把鸡、鸭、鱼翅、刺参、鲍鱼、鱼唇、蹄爪、鸽蛋、羊肘、猪脚、猪肚等10多种原辅料分批放入绍兴酒坛内,用文火慢煨。
此菜上桌时气味芬香,别具风味。周莲品尝后赞不绝口,就问是什么菜名,该官员说该菜取“吉祥如意、福寿双全”之意,就叫“福寿全”吧。由于这次帮厨,郑春发凭借自己的悟性,将这门烹调技艺学到手,此后又加以改进,使这道美味更具特色。
有一年,周莲举行寿诞,郑春发决定烹制用他改进后的“福寿全”来招待宾客。当菜端上酒桌,启开坛盖时,浓浓的香味冲坛而出,溢满厅堂,大家品尝后觉得味道极其鲜美,赞不绝口,席中有文人即兴赋诗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众人公议后将此菜改名为“佛跳墙”。从此,“佛跳墙”一举成名,历经百年而不衰。
又一说法:
“佛跳墙”又名“福寿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据说,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往福建少林寺途中,传经路过“闽都”福州,夜宿旅店,正好隔墙贵官家以“满&香”宴奉宾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顿弃佛门多年修行,跳墙而入一享“满&香”。“佛跳墙”即因此而得名。
还有一说法:
据费孝通先生记,发明此菜者乃一 帮要饭的乞丐。这些乞丐拎着破瓦罐,每天到处要饭,把饭铺里各种残羹剩饭全集在一起。据说有一天,有一位饭铺老板出门,偶然闻到街头有一缕奇香飘来,遁香而发现破瓦罐中剩酒与各种剩菜倒在一起。这位老板因此而得启悟,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往,配之以酒,创造了佛跳墙。
佛跳墙第七代传承人:罗世伟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