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是川菜中的经典传统川菜。
经典或者传统川菜中,总会有一个传说、典故或菜肴故事。我们既要承认菜肴故事胡乱杜撰的故事,但是也确有一些菜肴,与宦官眷属、文化名流或者菜品本身发展演变的主人翁有关。那么今天我就来说说川菜中貌似平淡无奇却又传播广泛的菜品“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创始人陈麻婆画像
说起川菜的麻婆豆腐的起源,是真有故事,且得以考证的。陈氏当年依靠麻婆豆腐创下了偌大的家业,并名列川菜史。创始人陈太婆待业时,于1862年在成都万福桥边创业弄了个小馆子。 万福桥在成都北门,府河水道转折之处,地处要道,早期进城出城,推车抬轿引车卖浆者极多。时有挑油的脚夫,囊中羞涩,拎着两块豆腐,让陈氏随意烹做。又因油桶余有底油,让其随意使用。陈麻婆硬是活生生将一块豆腐加些豆瓣和花椒面,硬生生弄出了浓麻重辣,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陈婆婆一脸麻子,豆腐烧的好,街坊妯娌称其陈麻婆,她的豆腐就称为“麻婆豆腐”,后争相效仿,遂以流传。那个时候餐饮宣传没有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这些糊口谋生的穷苦百姓为了解决工作餐,活生生把陈麻婆的小馆子吃出了名堂,吃出了名气。
豆腐本是寻常物,虽各地都有豆腐名肴,甚至是豆腐全席。但横向比较而言,麻婆豆腐的名气还是大了很多。谈及豆腐本身,有人说决定豆腐品质除了黄豆还有水质和磨豆浆的石磨也是关键。但实事求是的讲,就麻婆豆腐而言,则胜在技法和调味。
石磨
麻婆豆腐经过一代代改良,已经形成了“麻、辣、烫、嫩、鲜、酥、活”的七大特点,是奉为正宗和极致的标准。麻婆豆腐在川菜味型中列为麻辣味型,“麻”“辣”二字大家都很好理解,就是有麻有辣,麻字当头,是为了麻出香气和霸气,不然咋好意思号令江湖?“烫”指的是豆腐的温度。烧制麻婆豆腐要拉过三次芡汁,烫是必然,但凡不知情者 ,容易从舌尖滑食道,再一路烫到幽门。川厨行话有:豆腐要吃的烫,婆娘要娶得胖。“嫩”是指豆腐入口,滑腻若凝脂,雷同于梁实秋在《西施舌》中的描述,有鉴于内容敏感,这里不敢多引用。鲜为新鲜、鲜嫩、鲜美之意;
“酥”很多人不知道指什么,其实说的就是烧豆腐中用的牛肉臊子。但是也有人说估计初创那会儿,哪里舍得加牛肉,多半是后人的创举;也有人说,估计那个时候的牛肉比猪肉便宜,众说纷纭,暂且不论。“活”字在行业颇有争议,很多人也是被整的云里雾里的不清楚描述的是什么?川菜大师李万民先生揭秘,所谓的“活”,是豆腐起锅前加入的蒜苗花,微微受热后,在菜肴中展现的青翠和嫩绿,给人以鲜活之感。餐饮行业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说麻婆豆腐做好以后,盛在盘中上桌,细嫩的豆腐颤颤悠悠,仿若活态。
具有麻、辣、烫、嫩、鲜、酥、活的麻婆豆腐
无论时代如何巨变,麻婆豆腐这款菜品早已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经典传统川菜名菜,不仅在四川人的居家餐桌还是大小餐馆酒楼,随时都能看见麻婆豆腐的身影,就是在四川以外的其它省份,也是家喻户晓的川菜,而且这道菜品早已走出国门,在日本、新加坡、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大放异彩,深受食客喜爱。《锦城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而1909年成都通俗报社出版的《成都通览》记录了陈麻婆的故事同时将该店列为“成都之著名食品店”,可见当时风头之强劲。
附:麻婆豆腐制作流程
豆腐300克、牛肉70克、蒜苗1根、郫县豆瓣30克、豆豉15克、上等花椒面3克、料酒5克、盐3克、白糖2克、淀粉5克、混合油50克(蒜末、姜末适量)等
1.将豆腐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放入加了少许盐的沸水中氽一下,去除豆腥味,捞出用清水浸泡;豆豉等剁碎,蒜苗切段;
2.炒锅烧热,放油,放入牛肉馅炒散;待牛肉馅炒成金黄色,放入郫县瓣同炒炒香出色下豆豉、蒜末、姜末、辣椒粉同炒至牛肉上色;
3.放入豆腐下肉汤煮3分钟,加酱油、蒜苗段、糖,用盐调味,再用湿淀粉勾芡三次后起锅,撒上花椒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