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不能与什么一起吃,石蛙不能吃的部位图解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5-31 03:53:34

写在开篇

为了对不起我这仅有的38个粉丝,思来想去,今天写个“石鸡”的故事吧。此石鸡非彼石鸡,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日子还得一天一天地过。说多了都是泪啊,发点牢*,大家千万别介意,今天的“石鸡”它来了!

石蛙不能与什么一起吃,石蛙不能吃的部位图解(1)

蛙界“王中王”“石鸡”,传说中的“石鸡”的由来

不管你信不信,其实天宫上的卯日星官说的其实是石蛙。日升日落,暮鼓晨钟,原本石蛙手掌从白天到黑夜的打鸣权柄,日子过得舒心又惬意,这时候职场上的红眼病就出现了,总有人见不得别人日子过得好,这不,太白金星的狗腿子“扫把星”看不下去了,找准机会下手。

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案发当天,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各路大小神仙,全都请了,却独独少了这卯日仙官,连太白金星手下的“扫把星”都请了,因为职责所在,卯日仙官不能随随便便擅离职守。扫把星可算是逮住机会了,贼眉鼠眼地跑到卯日仙官那,借着蟠桃会没请他鼓动卯日故意把晨昏报反。这样玉帝和一众仙友一定会知道他的重要,立刻邀请他去参加蟠桃会。

卯日仙官也是个没脑子的,被人骗了还帮忙数钱。之后一连几天故意报反,引得凌霄殿玉皇大帝震怒,派太白金星仔细严查,谁知道这老小子只会溜须拍马,不干正事,把审查的活计交给手下的扫把星,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扫把星添油加醋地把卯日搞了个底掉,就这样,很傻很天真的卯日被打落凡尘,掉在了黄山峡谷流水涧,还不止如此,玉帝下旨让其终身丑陋,浑身长满大小不一的疙瘩,所以也被叫做石蛙。

卯日当然不服,日复一日地怼天长鸣为己伸冤。扫把星担心此事终将水落石出,又向玉帝尽谗言,让玉帝将卯日的声音毒哑,只能像青蛙一样呱呱直叫,所以也被叫做“石鸡”。

石蛙不能与什么一起吃,石蛙不能吃的部位图解(2)

石蛙的个人简历

中国南方山区自然分布着一定数量的石蛙,它们活跃在海拔150到1000米的峡谷密林深处,喜欢在水上找吃的,这也是他们赖以为生的生存之道。清晨它们会潜伏在石穴草丛间,待到傍晚爬出洞穴,招蜂引蝶,捕虫捉蜂一口一只,那小味儿挠挠的。

石蛙,外号棘胸蛙(Quasipaaspinosa),也被叫做石鸡、石蛤等,被称为中国“4大山珍”之一,旨在中国南房山区可见,名贵异常,也获得了“山泉中的活人参”美称。对比长相,石蛙和石斑蛙真的很像一母同胞,但石蛙身形更粗壮,优质肥美鲜嫩。

只要石蛙生长的地方,那此地的生态环境也是极好的。石蛙对生活环境异常挑剔,只要身边的饮水、空气等有一丁点异常,它们就无法继续生存。这也是它们作为食补动物的自然天性,身为众所周知的医食兼备的稀有两栖动物,石蛙被美食老饕戏称“蛙界王中王”。

截止到今天,纯野生石蛙的数量急剧下滑,除了人类对其自然栖息地的破坏,还有人类任性地对它们肆意捕*,赶尽*绝。既丢失了家园又没有了繁殖规律,就连生育能力超强的石蛙尚且如此,种族繁衍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我们人类更应该积极主动地保护野生石蛙,也提倡农民朋友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人工养殖的石蛙技术,接着请你跟桃爸一起走进石蛙的世界。

石蛙不能与什么一起吃,石蛙不能吃的部位图解(3)

石蛙的生活习性

现在的南方林区山间还是有很多野生石蛙,只是不能满足人类对口腹之欲的需求。石蛙肉细嫩白净,入口甘甜且营养丰富,具备巨大的市场潜能,所以有养蛙需求的农民朋友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也要尽量营造野生石蛙的生存环境,下来桃爸就说说野生石蛙的生长习性。

1、石蛙的生存环境,白天睡觉晚上闹

石蛙畏光怕声,每到夜晚夜深人静时,正是它们出来放风外出捕猎的好时机。你还别说,周围越安静它们越放心,充满了安全感,动如脱兔。这种时候,一旦被声音或光照惊扰,石蛙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跑,时间长了还会对它们的自然育种产生严重威胁。

还有,石蛙对水温的适应也是关键,适合成长的水温在18到22℃。外界的水温低至10℃以下时,立刻停止进食,直接进入冬眠模式;水温高过30℃就马上夏眠,温度不稳定会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

2、石蛙的食性特征,多吃多占护生态

石蛙杂食,还在蝌蚪状态,主要以小鱼、浮游动植物为主食,长大到幼蛙状态

多以昆虫幼体、蚊虫、蚯蚓、蜈蚣等做主食;成年石蛙的菜单多是种类不同的小动物。还是以有害动物为主要食物,所以,石蛙对农林业的正常发展都能起到一定的保护。

3、石蛙的繁殖能力很强,优生优育长得快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动物真香环节,每年的5到9月里正是石蛙乐到飞起的繁殖季,

要是在广东山区里时间还要再往前提,大概是4月份。它们这群小可爱每年产卵交配足有3次之多,雌蛙每年产卵多达1000枚。这恐怖的生育能力震惊动物界啊。

石蛙产卵多在溪流下方的树根和石头上,有时也在水沟石头上或依附水生植物上。在生儿育女时它们的活动频次也更加频繁,不时鸣叫或抱对。

4、石蛙依赖变温,不具身体调节能力

作为蛙界的变温动物,它们不能调节体表温度也不具备保湿能力。所以,只能从嘴里吐出粘液来调整体表温度,就这,还说不上好使不好使,总体南方环境更适合石蛙自然成长和人工养殖。

要想石蛙养得好,专业知识少不了,只有学习掌握石蛙在野外实地中的生长情况,面对养殖它们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实际出发,人工养殖石蛙市场潜能巨大,主要是它们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石蛙不能与什么一起吃,石蛙不能吃的部位图解(4)

石蛙的生长过程,4次变身宝藏身

石蛙属无尾目蛙科两栖蛙类,也被叫做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石卵等,是完全变态发育动物,生长过程主要通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变身环节,下面跟桃爸就一起来看一看石蛙的变身之旅!

小受精卵

水流平缓浅水处,石蛙卵常产其中。附在石块、水生植物体表,卵外胶质膜遇水膨胀肥厚,粘度大,连接成索或葡萄串形状,有的长到20厘米上下,卵直径一般是4毫米,最大可长至5毫米,不同水温条件下,蛙卵常态在8到15天前后,开始孵化蝌蚪。

小蝌蚪

从受精卵到小蝌蚪,石蛙身体长条形,尾肥厚,皮肤暗黄,并长着黑色星星点点,在身体和尾部相连处有黑色的“V”字花纹,发达的吻突吸附能力很强,无肺,腮呼吸,喜呆在溪水坑道内的大石逢或碎石堆,在合适的环境,通常经历50到78天的成长,变态成幼蛙。

幼蛙

已经定型,幼蛙和成蛙除了体型大小基本没差,伴随幼蛙的蝌蚪尾巴在生长发育期,尾巴慢慢不见了,这时的主要食物还是昆虫幼体和蚊子、苍蝇等。

成蛙

石蛙成蛙体长可到10至13厘米,体重150至250克以上,大的可以长到500克以上,表皮粗糙,背部皮肤暗灰色,油长在身上,石蛙的头宽又扁,吻端成圆型,突出于下颌,两鼻孔之间的距离与两眼之间的距离长短一致,同龄石蛙雄性大于雌性,性成熟后的雄蛙前肢非常粗壮,胸部长着呈棘状肉刺,腹部淡黄,雌性胸部无棘刺,腹光滑亮白色。

石蛙不能与什么一起吃,石蛙不能吃的部位图解(5)

二、石蛙之“最”与“刺”有啥用

土生土长的南方山区的人民,从小就见过石蛙,捉蝌蚪和小青蛙也是他们童年的乐趣之一。他们对石蛙的“刺”位置熟得不能再熟了,真正的石蛙是腹部四肢长刺的,胸部有刺是棘胸蛙,腹部有刺是棘腹蛙。

除了这个之外,石蛙还有哪些更深一层的“隐秘”呢?

首先,养石蛙容易导致死亡是在蝌蚪期。石蛙作为一种典型的两栖动物,生长期包括蝌蚪期和幼蛙期,处在蝌蚪期它们外表长的像鱼,在浅水中生长,体型小,体质弱,对多种疾病抵抗能力差,容易诱发各类疾病。这一阶段也是养殖石蛙过程中死亡率较高的阶段之一。石蛙对生长条件的要求较严苛,野生条件下的石蛙主要长在大山深处,这里富含的矿物质元素对石蛙的生长起关键作用,但这类条件是人工养殖时做不到的。

其次,容易捉到石蛙的时间是在夜晚。一到晚上,石蛙会从洞穴或是“藏身地”中出来放风,但是畏惧亮光的特点又让它们一见亮光就凝视不动,这时容易被抓住。抓的时候一定抓准时机,眼疾手快,耳聪目明,要不等它反应上来就抓不到了。

第三,石蛙的营养元素简直是“蛙王之王”。石蛙味鲜美,生长速度快、个头大,是主要食用蛙类之一,此外石蛙也是我国传统食谱中营养成分和药用保健价值很高的食用蛙类,集高蛋白、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于一身的活宝。

在我国,吃石蛙的历史悠久。据记载,“药用化疮,食之长寿”的石蛙是古代皇宫御筵中的名贵山珍。其药用价值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录:“治小儿痨瘦,疳疾最良”;《中国药用动物志》也写:“石蛙有滋阴强壮,清凉解毒......诸多功效”。

写在结尾

结尾,桃爸要说一下石蛙的刺有啥用?石蛙身上的刺小,你可别小瞧了它,这是石蛙存活的一种“防身武器”。它们常年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也是蛇喜爱捕食的环境,因为石蛙群居,遇见蛇后,雄蛙呼朋唤友围住大蛇,一起用身上刺缠死大蛇,遇到危险挺身而出彼此保护,从这点上也能看出蛙本善良啊,所以,不管是田间除虫还是作为风味一绝,它的价值都难以估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