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则把馄饨称为“清汤”,作为长江中游全国淡水资源最充沛的地区之一,当地一直有源远流长的喝汤传统。老表汤、瓦罐汤,层出不穷。还有人说早汤配拌粉,晚汤配炒粉,才是江西人完整的一天。
所以,当地对馄饨的汤头提出了很高要求,老母鸡熬的汤要清澈鲜美,才能承受烘托馄饨本身的清爽宜人。干脆改名“清汤”,更符合这种食物的味道。
而对于南宋故地江浙地区而言,扁食、扁肉等充满异域色彩的词,曾一度被百姓抵触。心怀故国的当地人,倔强地坚持着“馄饨”这个古老的称呼。甚至还演绎出了“大馄饨”和“小馄饨”两种逻辑完全不同的食物。
大馄饨是主食,要用梯形的馄饨皮,以元宝的形状,包进更多的食材。馅料的选择要荤素搭配,猪肉是主角,可以掺入一些海米、干贝、黄鱼、牛羊肉等精贵材料,丰俭由人;蔬菜则根据季节限定,笋、香菇、荠菜、小青菜、鸡毛菜、矮脚大青菜或者芹菜都宜。最重要的是要加入一定的肥膘,才能把馅子调得温柔滋润。
小馄饨是零食,馅子是次要,一丁点猪肉即可,重要的是面皮和汤料。早餐摊里称为绉纱馄饨,绉指表面皱起,纱指皮薄半透明,少了一个标准都不正宗;夜宵摊里的则被称为柴爿馄饨,形容流动馄饨摊用劈柴加热煮馄饨,并打着竹板叫卖的样子。绉纱馄饨讲究爽滑,不能在汤里久泡,开水冲紫菜榨菜即成;柴爿馄饨则需要柴火久煨猪骨鸡架,炖出的白汤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