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熬风花,细炖雪月,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大家好,我是市井觅食记的老井,今天我来说说辣条。
辣条几乎是一种人人喊打的的小零食,却仍然有着非常巨大的销量。
今年的315晚会曝光了一些卫生条件非常差,使用各种添加剂,无任何卫生防护措施的“辣条”制品,又一次把辣条推上了风口浪尖。
辣条本来只是一种小零食,多用小麦粉、豆皮等制作,辅以种类繁多的各类调味品,香辣的口感吃起来让人食欲大开,欲罢不能。这看似寻常的小食品一经推出就迅速的风靡全国,占领了各地的校门口、小超市的黄金展位,成了零食界的佼佼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辣条的起源十分传奇,竟然和1998年大洪水有莫大的关系,1998年湖南洪灾,农产品损失惨重,湖南平江县的特产“酱干”(一种豆制品),因为原材料短缺,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了寻找新的出路,酱*生产者以小麦粉代替大豆,研发出来一种价格低廉,味道和酱干差不多的叫“大面筋”的小食品。
网络配图,与文内容无关
但平江县并不生产小麦,面粉多从小麦的主产区河南运输而来,一来运费高昂,二来长时间运输对小麦的质量会产生影响,加之辣条的生产工艺并不算太复杂,很短的时间内,河南郑州、漯河等地就出现了大量生产“辣条”的企业,因为利润巨大,逐渐形成了以“卫龙”为代表的大型企业,辣条正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除去一些大型企业的卫生条件符合要求,还有很多生产辣条的手工作坊,在现在这个物价水平下,我孩子所在的学校门口小卖铺中,还能买到零售价5毛一包的“辣条”制品,虽然不能说便宜无好货,但太便宜了,一定有猫腻,这样的垃圾食品,还是少吃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