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此次布局也再次显露出海底捞对于食材供应市场的“野心”,同时也似乎有种“秀肌肉”的意味。实际上,此前海底捞曾试水过线下“外送食材自提站”,店内售卖的品类与海底捞门店食材几乎一致,包含各类涮品、烧烤、底料、锅具等。当时海底捞方面表示,海底捞外送食材自提站是对外送业务的补充,希望为消费者提供多样、便捷的用餐选择。
零售管理专家胡春才认为,烧烤食材外卖业务为海底捞现有外送业务的一种延伸。对于海底捞而言,其累积了一定的供应链优势和自配能力,火锅与烧烤食材又在原材料加工处理方面具有相似度,因此具备一定优势。另外,天气逐渐转暖,外出烧烤的需求增多,海底捞在此时推出烧烤食材外卖业务也符合消费需求。
竞争激烈“秀肌肉”在整个火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消费端不断倒逼产业端创新,对于火锅市场的头部品牌海底捞也必须进行多方位创新和升级,从而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性。此次海底捞拓展外送品类,一方面通过新品类来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与其他品牌拉出等级差别,另一方面也是增强其核心差异化竞争能力,凸显海底捞的供应和渠道优势。
在胡春才看来,海底捞曾推出了美甲等各式服务,而随着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升级、火锅品牌竞争愈发激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底捞的部分优势已经被突破,故而需要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延续品牌竞争力。不过,虽然品牌具备一定供应和品牌优势,但是单品烧烤场景来看,消费者加工烧烤食材的空间与时间有部分限制性,相较而言,火锅品类的就餐频率较高。因此,企业需要做好一定规划和调整预案,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进行优化。
“而从品牌发展角度来看,火锅赛道中逐渐涌现出许多各具特色的火锅品牌,而“新鲜”则是部分品牌吸引消费者的不二法宝。对于海底捞来说,仍需更深入研究消费者喜好,推出高品质产品,从而提升和巩固品牌影响力。”胡春才表示。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近年来,消费者对于预制品、半成品的需求增加,市场前景良好,海底捞的新业务能够在增长收益与品类上为品牌进行补充。不过,虽然海底捞在全国市场具备一定的品牌基础,但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能力存在差别,所以海底捞还需进行多品牌、多模式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以此占据不同的市场。北京商报记者 郭缤璐 张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