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式”摆地摊吸引苏城不少年轻人参与,随着市集兴起,城市角角落落里摆摊的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多,他们在夜市或者其他人流密集的集市,卖一些有创意、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商品或服务,比如定制鲜花、创意手工艺品、定制跟拍、创意早餐等,这些“花式”地摊既能赚钱,又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3月16日,记者采访了多位“花式”摆摊的年轻人,跟着他们一同感受拂面而来的浓浓烟火气息。
技能、美食、手工艺品皆可出摊
年轻人正涌向“摆摊圈”
“小姐姐要不要穿着汉服拍照呀?也有拍立得哦。”这两天,从平江路主路拐进大新桥巷不到50米,就能听到几句年轻的招徕声,凛子正向来往的游客推荐自己的“江南照相”摄影摊业务。今年28岁的凛子是一名独立摄影师,从上周日(3月12日)开始,她和两名朋友在大新桥巷摆起了摄影摊,出摊第一天下午就接了3单。
年轻人摆摊,除了经营,也有体验。今年21岁的计妙,是江苏师范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在上周六也体验了一天摄影出摊。“我们下午一点多开始摆摊,到晚上六点左右天黑了就收摊了,小赚240元。”计妙告诉记者。
计妙在给顾客摄影
像凛子和计妙这样的年轻人有很多,尤其近一两年,譬如后备厢等新潮市集形式的兴起,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涌向“摆摊圈”。在市集中,记者发现他们卖的东西丰富多彩,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成品产品,也有不少以技能标榜的服务产品。比如手工制作的饰品、服装、玩具、零食,又如摄影、绘画、美甲,还有植物、花卉等。这些商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故事,吸引着往来消费者的目光和好奇心。
在小红书等多个社交平台,记者以“摆摊、苏州”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了不少年轻人在网上分享摆摊地点、品类、经验等信息,还有不少人开帖组团周末一起摆摊,甚至还有人成立了“摆摊联盟”。
摊位装饰氛围感十足
善于运用社交平台宣传引流
摆摊作为一种商业形式,已经有了很长历史,那么,现在年轻人摆的摊和传统的“地摊”有什么不同?
“除了售卖商品更花样,最直观的区别应该是年轻人的摊位会在摆摊规定之内,装饰得更有氛围感。”26岁的金雪儿有一个卖鸡尾酒的摊位,每次出摊时,她都带上自己定制的背景布,在桌上摆好星球灯、鲜花等装饰,给客人调酒的时候还会用音响放音乐。
“花点小心思,营造氛围感,这是吸引顾客的第一步。”金雪儿告诉记者,好看的桌布、小黑板、星星串灯、复古小推车、露营椅等,都是打造氛围感摊位的必备“神器”,此外也可以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广告语,如“月薪两千五,命比咖啡苦”“清风不识字,奥尔良烤翅”“摆摊总比加班强”。
不仅是摊位的装饰,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们善于利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软件扩大自身影响力。凛子就是从社交平台上看到别人的经验才决定摆摊的。在出摊后,她也会引导客人关注她的社交账号,“比起线下的吆喝,线上发布的摆摊日常和客人的消费体验,能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凛子说,线上引流来的客人不仅有本地的,还有来自其他城市的粉丝,他们过来后,凛子不仅负责拍照,还会给他们讲究苏州的历史文化,和粉丝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
凛子在给顾客摄影
“在摆摊日常之外,还有人发布了自己写作的关于摆摊技巧的书籍,在网上销售。”金雪儿说,这些书籍的内容包括摆摊的选址、商品、消费者画像、营销话术等,“内容翔实,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科书。”
是生活方式也是创作平台
玩转“花式”摆地摊表达自我
“花式”摆摊的风潮吸引不少以凛子、计妙为代表的城市年轻人加入。他们用自己的创意、特色和风格,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那么,如何才能在“花式”摆地摊中脱颖而出?
在凛子看来,摆摊是露营之后,最受年轻人追捧的夜生活选项。和传统印象中的“摆地摊”不同,年轻人“当家”的小摊走的是“精致”“小资”路线。年轻人的“花式摆摊”可以说是创业、创意的孵化地,不仅仅是视觉和服务上的不同,也有经营理念和手段上的颠覆。
凛子在与顾客沟通
她给初涉摆地摊的“小白”们分享了一些建议,“首先要找能摆摊的地方,不能随意而为,影响市容环境。”凛子说,要考虑到人流量、消费能力、竞争情况等因素,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商品或服务的地方。去年11月,苏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商业载体开展特色经营活动支持力度的指导意见》,支持各大商业载体开展特色摆摊、夜市等经营活动。这意味着只要守规矩,店外店、路边摊等就能够大大方方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不必再遮遮掩掩、“躲猫猫”。苏州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将更加浓重,广大市民的消费体验也将更加多元。
同时,要考虑到天气、节假日等因素,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商品或服务的时段。“当然,和传统的摆地摊一样,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敢于营销。”凛子说,在现场,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要积极与顾客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如果一个人觉得害羞,可以找好朋友一起。”
对此,“出摊”一个多月的金雪儿也坦言,“地摊不仅是一个销售渠道,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内容创作平台。”金雪儿告诉记者,随着现在年轻人对生活质量和精神需求的标准提高,他们的“信仰”是摆地摊卖的商品和服务要鲜明表达自我风格,同时也要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消费者感受到新鲜消费体验带来的“烟火气”和“新潮味”。
(苏报融媒记者 李浛芃 陈兆帅 刘达 /文 李浛芃/摄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