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再上一年级,孩子一年级该如何正确引导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8-26 13:43:48

​开学啦!从这个9月开始,我们之前上幼儿园的宝宝,就变成一个正式的小学生了。

对于孩子来说,进入小学,是他人生的一件大事,相当于一个里程碑。

从幼儿园到小学,很多规则需要重新定义,很多习惯需要慢慢养成,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如果想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就必须需要家长的参与。

刚上一年级,孩子会遇到什么困难?家长又需要怎么帮助他们呢?

下面,我们从规则、团体、学习这三个方面来一一道来。

# 第一点:描述规则

小学和幼儿园巨大的差别就是:规则条目多,内容复杂,要求严格。

幼儿园老师很重视规则意识的培养,但上了小学以后,孩子们被要求遵守规则。

不过,孩子们对规则的理解执行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不是故意要去违反规则,而是因为他不理解规则,所以才做不到,或者超越了界限。

我们会发现,在学校里,不被老师喜欢,交不到朋友的,不是学习成绩最差的孩子,而是规则意识弱,在课堂和游戏中经常破坏规则的孩子。

比如:我们会发现很多一年级的孩子是不会听课的,而父母给到孩子的指导往往是:

“你要专心/认真听课”

“上课不要走神”

“听课要全神贯注”

而忽略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听课,更不知道什么叫做“认真”、“专心”和“全神贯注”。

父母的应对办法:

1.具体描述

将抽象的“认真”具体化,才是符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的做法。

比如我们可以把“认真听课” 、“听到老师讲的每句话”这样的要求,做这样的描述:眼睛看着老师,耳朵听老师说的每句话。

我们需要把身体各部位的状态形象地给孩子描述一下:

眼睛:看前面看老师。

耳朵:听老师、同学说。

身体:坐在椅子上、屁股不能随便离开座位。

手:翻书、拿出纸和笔做记录、举手、写完交到老师这里、如果有特殊要求,需要举手告诉老师。

2.借助生动的歌谣

有的学校为帮助一年级新生尽快熟悉并牢记校园生活规则,编写了各种生动活泼的歌谣、顺口溜。

如课堂上“眼神跟着声音走”、“脑子跟着问题转”、“手定、心静、注意听”;

课间“一换书本二喝水,三摆桌椅四方便”。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发明和创造,自己来编一些歌谣。

在朗朗上口的吟唱和自编自创的乐趣中,外在的行为要求被逐渐内化,逐步完成了校园生活中的社会适应。

3.在家训练

父母在家中可以通过模拟课堂等游戏方式,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和演练听课的方法。

比如父母可以模拟学生,让孩子当老师上一节课;

父母也可以模拟老师,孩子来当学生上一节课。

通过模拟游戏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孩子明白什么叫认真听讲,进一步帮助孩子理解小学的规则。

4.以身作则

你是每天准时把孩子送到学校,还是你就觉得迟到不影响学习也没什么关系呢?

你会准时、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讲座吗,还是这种场合你经常迟到?

在家长会或学习讲座上,你是认真听讲呢,还是看着手机回复微信呢?

你会认真及时准确地回复学校发的每一张通知,还是觉得偶尔填错也没关系?

我女儿四年级的时候,新换了班主任,是一位数学老师,让孩子带回了2份表格,需要家长填写。

在家长会上,老师统计了表格的准确率和提交的及时率。我以为自己全对了,结果还是有一个表里的项目填错了。

老师给家长说:任何一个项目填错了,都需要老师给孩子重新解释,拿回家让父母重填,然后再收一遍,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这比把孩子的成绩排队更有效,教室里静悄悄的,许多父母都感到汗颜。

每个父母都需要看看自己,你在认真遵守规则吗?你重视学校赋予你的那份责任了吗?

从那以后,我填表变得特别谨慎认真。那一次,我学习到了遵守规则,通过大人的责任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 第二点:融入团体

孩子进入新环境,要接触陌生的同伴。如何跟大家熟悉起来,互相认识,是每个孩子都会面临的问题,需要父母做好心理准备。

在小学中,孩子的小团体与幼儿园有两个最大的不同:

第一,在幼儿园中,小团体以兴趣导向的“玩”为主,而小学是系统化学校教育的起点,孩子的团体以“学”为主,相对理性的发展任务更加系统。

第二,幼儿园的玩伴关系是松散的、随性的。而小学的同学关系更复杂,合作与竞争并存,更倾向追求规则、秩序、公平等等。

所以,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会遇到社会交往的问题。

常见的现象是:孩子想加入一个游戏圈子,但是不知道方法,或者使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但是却遭到拒绝。

比如,小红看见几个女孩玩游戏,她试探性地走过去,其中一个女孩对小红说:“你不可以玩。”小红说:“我可以玩。”女孩很不客气地说:“不可以!讨厌!我们不喜欢你!我们讨厌你!!”

孩子表达拒绝时非常坦率,坦率的我们大人会觉得很残酷。

被拒绝的孩子会觉得很难堪,觉得众目睽睽之下被人嫌弃,他们也会感到焦虑或害怕,

很多孩子会担心面临这样的危险,这就有可能会导致孩子非常小心谨慎地接触大大小小的群体,不敢再去尝试接近他人。

父母的应对办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们可能采取的错误做法:

强行挤入圈子;

突然无礼地转换话题;

急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直接反对别人的意见等等。

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力,但别人却会觉得这样的孩子只关注自己,所以只能适得其反,被否决、遭排斥。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练习、尝试新的做法。

我们可以教给孩子融入一个游戏的三个环节:

①先不声不响地观察,明白大家玩的是什么游戏,然后模仿其他孩子的动作,看看自己是不是会玩。

②主动与参与游戏的孩子交谈,表示想加入,并说明我明白了规则。

③加入游戏后,如果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先提问,说:“我有一个好的玩法,你们想听听吗?”等到大家确认后再提建议。

# 第三点:爱上学习

孩子在刚入学的时候,带着渴求知识的火花,但是这点火花很快就可能熄灭了。

为什么呢?因为在幼儿园,孩子关注的是怎么玩,玩得开心,而上了小学后,关注点变成了写作业,背诵记忆,所以学习的愿望会不断降低。

在他们看来,学习=写作业,背课文,考试。

父母的应对办法:

为了使孩子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我们需要让孩子一直保持一种丰富多彩的的智力活动。

不能一味要求孩子识记背诵和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重复知识。

我们要帮孩子把他记忆的努力和思考的努力结合起来,要使孩子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有人会认为这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其实这也是父母的事情。

我这里给大家举一个真实的案例,大家就能够明白,父母应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成为爱思考、爱学习的孩子。

有一个英国的男孩,他特别爱思考,有一天,爸爸发现他蹲在那里,一个下午都在看蚂蚁。

这个爸爸做得特别好,他并没有禁止孩子说:“你在干嘛?看蚂蚁有什么用,对学习也没用!”而是放任孩子自己去玩,并且引导他通过观察蚂蚁,来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第一天,爸爸陪儿子一起看蚂蚁,看蚂蚁怎么搬面包屑,怎么样带来更多蚂蚁。

第二天,爸爸拿出来一个大本子,叫《自然笔记》,里面有一个关于蚂蚁的主题,比如蚂蚁吃什么、怎么工作、有没有蚁王……儿子看完这个,兴趣更浓了。本来一开始,他只是觉得看蚂蚁挺好玩,但现在,他希望获得更多关于蚂蚁的知识。

就这样,爸爸陪儿子做这种探索性的研究,持续了整整一个夏天。一个主题接着一个主题。

在观察和研究中,儿子产生了很多疑问,爸爸对孩子说,你考虑的这些内容,成人也在思考,并且有两种观点。于是爸爸推荐了两本书给孩子,一本是达尔文先生的《进化论》,另一本是《圣经》。

后来,儿子从剑桥大学毕业获得了博士学位时,他的毕业论文居然也与这两本书有关:《世界的可知和不可知》。

看完这个故事,你是否有所启发呢?

首先,孩子想要好好学习的愿望,来自于他积极乐观地认识世界,感知世界。

我们需要做的是,带领孩子积极地看见世界,了解这个世界。

他了解得越多,内心就会产生激动,也会产生更多不理解的东西,就会愈发积极地思考,对知识的追求也更加迫切。

其次,书籍可以承载和丰富孩子对待世界的态度。

当孩子的智力生活是在书籍中度过的时候,书籍变成对他最有吸引力的东西。

这样,他的学习愿望才能确立起来。

父母要做什么?要帮孩子把这种对待世界的态度迁移到书籍上,把孩子培养成爱钻研、会思考的读书娃。

当然,我也希望父母能带孩子观察体验自然界,获取知识、愉快体验和探索。

这2种方式,都需要父母完成重要的引导,孩子才会保持对学习的渴求和掌握新知识的愿望。

有一首老北京的儿歌是这样唱的:“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

家长们都深有体会,一眨眼,孩子就长大了。所以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千万不要错过这些重要的机会,帮孩子提升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拥有幸福的能力。

积极心态 科学应对,是父母解决孩子问题的*手锏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