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生病,嘴也跟着受罪。
吃饭的时候,家里人就会把水果、辣椒、海产、肉拿得离小蒲姐得远远的,说这些是“发物”吃了病好得慢,还是白粥和青菜最适合生病的小朋友。
当时小蒲姐嘴馋得要命,可也没办法反驳。
现在可不一样了。
“发物”来源于民间经验的归纳总结,在传统中医、现代医学中都找不到“发物”的这个说法。
小蒲姐还是在汉典里找到了关于“发物”的这个定义⬇️
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
“发物”可以简单理解为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吃了它就特别容易引起某些症状。
可是,凭什么好吃的牛羊肉、辣椒、水果、海鲜海产、瓜子坚果就变成了“发物?”这有科学依据吗?
吃了牛羊肉特别容易嗓子干、身体发热,这还不是“发”吗?
吃牛羊肉后容易口干舌燥、身体发热,是因为身体在消化、吸收、代谢蛋白质时会消耗大量的水。
而且高蛋白饮食,也会让身体散热增加,让人感觉暖呼呼的。
适量进食牛羊肉,对人体补充蛋白质是有帮助的。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周吃畜禽肉280~525g,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g。
达不到这个健康饮食标准,谈何“对身体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