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钊
“糊粉”,是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小徐村及六家畈地区的一道主食。六家畈往北,在长临河、复兴集还有人吃“糊粉”,到撮镇就很少了,店埠及店埠北边很多人就没听说过“糊粉”这个词。
小徐村人传统,年初一早晨吃面条,放五香蛋,现在多是水饺。年初二早晨吃元宵,多是小元宵,沾糖吃,也有做大元宵吃,里面包上芝麻糖。年初三早晨就是吃“粉”,称为“糊粉”。
“糊粉”组成的日常用语词组有三个,做“糊粉”、吃“糊粉”、“糊”“粉”吃。前两个词组里的“糊粉”是名词,也称“粉”。第三个词组里的“糊”是动词,表示“做”的意思;“粉”是名词,指“糊粉”。
所谓“糊”“粉”,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烧一大锅水,水烧开后,将前几天吃剩的一些菜倒进去煮,煮好后加自己家做的山芋粉勾芡就完成了。一定要用山芋粉,而且一定要用自己家在加工厂加工的山芋粉,否则不正宗,还会被村里人笑话。
过去年代,生活不容易,平时菜少,春节时菜多。从年三十到年初二,那几天没吃完的菜,每样没剩多少,再吃不够,倒又舍不得,就在年初三早晨烩一锅,当主食吃。
不是所有剩菜都能放锅里煮,能放锅里的都是不会煮碎、煮化掉的菜,带刺、带碎小骨头的荤菜也不能放。现在生活条件好,多用老母鸡汤做底,放的也不全是剩菜,还有不少新鲜菜。咸肫、猪肉蛋饺、肉丝一定要放,芫荽(香菜)一定要放,否则味道不足。如果担心家里人吃不饱,再放点油炸的糯米圆子、折断的面条,就可以了。
“粉”“糊”好了,满满一锅,不用担心家里人吃不完,需要担心的是家里会不会有人说没吃好,没吃够。看到那满满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粉”,平时吃饭再挑剔的人也不会挑剔,平时做事再沉稳的人也沉不着气,就想吃,就想马上吃,就想多吃。
只要“糊粉”足够多,家里每个人都会吃好多,都会比平时吃得多。吃“糊粉”,不要问家里人有没有吃饱,而要问家里人有没有吃好。吃饱不算好,吃好才算好。让家里人吃饱不算本事,让家里人都吃好,才算本事。
想想也是,那么多好吃的菜放在一起煮,煮成一锅汤,油水也足,当然好吃,想不好吃都难。不要说吃“糊粉”,有时候提起“糊粉”这个词,就想起“糊粉”那熟悉的味道,就想吃,就禁不住要流口水。
有时年初二晚上,想到第二天早晨家里要“糊”“粉”,要吃“糊粉”,就不由得高兴。第二天早晨,不用说,吃到撑。
改革开放带来巨大的可喜变化,现在不需要等到春节,小徐村及六家畈一带,以及从这一带走出去的人,平时兴致来了,也做,也吃,不用担心花费问题,其实做“糊粉”本来也不需要多少花费。
1982年春节后,我家从小徐村搬到定远张桥,1990年5月才搬回肥东。在定远时,邻居看到我家吃“糊粉”,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定远有辣糊汤,很稀,我们解释,这是一种辣糊汤,一种比较稠的辣糊汤。盛一大碗给邻居吃,邻居说,比辣糊汤好吃多了,也实在多了。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