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地人初闻“蛙鱼”,大概率不明所以。此乃我大中华凉粉族谱的一员,当中既没有蛙也没有鱼,名称源于如蝌蚪的外形——制作中淀粉糊被趁热倒入蒸锅篦子,从洞眼里蹿出来,落入冷开水中,冷却成型,所以带着小尾巴。
“蝌蚪粉”这种小食,做法在宋朝《武林旧事》已有记载,使用的炊具是“甑”(zèng),相当于古代的蒸锅篦子,底部有透蒸气孔格。“凉粉”有如显化的宇宙奥秘,仿佛已知的越多,未知也会越多......
左:殷商时期做蒸饭的青铜甑
右:宋代的甗(上为甑,下为鬲)
* 图片源于网络
“蛙鱼”叫法流传于济宁、枣庄、徐州、萧县,属于当地下午茶类型的小吃,一般与豆腐脑、炸串一起同食(厨友“想做个无忧无虑的2B”),常以甜醋、辣椒、萝卜干榨菜调味。
许多地区有类似做法,可甜可盐。如郑州“面鱼”,食谱作者“四月困困虫”用玉米淀粉来做,不太透明,以青红辣椒、生抽、醋和芥末油调味;还有小伙伴表示童年吃的必放红油萝卜丁、韭菜段,味道绝了。
四川“凉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甜口,材料和凉糕一样。“软软的小颗粒的凉虾,凉爽的红糖水,一碗下去,就觉得好像身体的水分都被补足了、热气都被带走了一样。”(食谱作者“豹纹儿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