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的4~6月份,就已经进入了水生动物们的繁殖季节。
此时江河流域的水草附近,经常能看到成群的鱼儿互相追逐打闹,这是鱼儿繁殖交配的前兆,它们即将完成产卵繁殖下一代。
然而,有一种鱼它们不惜游行千里,跨海过江,且洄游产卵之路凶险万分,还要躲过捕食者的无数次截*。
为了能够到达它的出生地,并且完成繁殖下一代的使命任务,在产卵结束后甚至要付出生命为代价。
因此,这种鱼被称之为“母爱之鱼”,它就是大马哈鱼。
那么,大马哈鱼洄游繁殖的道路就多艰辛呢?它们的现状又如何?
了解大马哈鱼- 体貌特征
大马哈鱼俗称北鳟鱼,又称马哈鱼、罗锅鱼、孤东鱼、齐目鱼、奇孟鱼、大发哈鱼、达发哈鱼、麻糕鱼和鲑鱼等,是属于鲑形目鲑科太平洋鲑属鱼类。
大马哈鱼的身体形态与一般的鱼有明显的区别,它的头部较长,鱼嘴大,上颌骨往后延伸至眼部后面,鱼嘴像鹰嘴带有弯钩。
大马哈鱼的鱼嘴上下颌骨两边,都长满锋利的细齿,鱼眼靠近鱼头顶部,鱼眼略小。
它的体表颜色正常情况下呈现灰白银色,但会随着繁殖期的临近,体表颜色会不断变化。
大马哈鱼是属于大体型鱼类,最大可以长到1~1.5米,体重接近30~40斤之间。
- 生活习性
大马哈鱼是属于海河洄游型鱼类,既生活在海水,又生活在淡水,它的一生基本上是在海洋之中长大,成熟之后再回到淡水流域繁殖。
从大马哈鱼的鱼嘴就能看出来,它是属于大型且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除了幼鱼期会捕食一些底栖昆虫等水生物之外。
长大后的大马哈鱼,主要的食物就是以鱼虾,但通常不会捕食比自己体型大的鱼类,像鱿鱼、鲱鱼等小体型鱼为主。
- 分布地区
大马哈鱼在我国南方地区几乎没有,主要分布是在北方地区,比如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图们江等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