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艰辛的海河洄游之路
大马哈鱼的繁殖期是在下半年,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就进入了大马哈鱼的繁殖季节。
成群的大马哈鱼,会聚集在分布海域的海河入口,然后进入漫长而凶险的洄游繁殖之旅。
每年大马哈鱼的产卵季节,就是棕熊美餐的时刻,棕熊会河边等待溯河回游的大马哈鱼,即使洄游的沿途有无数的捕食者,大马哈鱼也义无反顾。
它们不仅要跳过无数个陡坎,还要迎向瀑布,穿越急流、逆流而上,再穿越凶险的浅滩,最终才能到达产卵地。
分布在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大马哈鱼,洄游路线的长度大约3000多公里。
- 用生命繁衍后代
大马哈鱼对繁殖场所的环境和水质要求都极为苛刻,不能有一丝丝的污染,同时还要绝对的安静,且水底要有沙子和鹅卵石。
大马哈鱼进入产卵地后,雌鱼和雄鱼会成双结对的伴游,甚至还会出现相互追逐打闹,等待时机成熟。
当河流水流流速,达到产卵的要求后,雌鱼会迅速产下鱼卵,并使劲拍打产窝附近的石砾,雄鱼则射精覆盖鱼卵受精。
大马哈鱼一生只产一次卵,每次产卵数量平均约4500粒,完成产卵任务后,也就意味着它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 生长周期
大马哈鱼产卵期为秋冬季,此时的产卵地的气温约在5℃左右,所以鱼卵要等到第二年春季才开始孵化。
刚孵化出大马哈鱼,会在出生地生活一个多月的时间,便会随着江水顺流而下,直至到达江河入海口附近。
大马哈鱼会在江河海口附近停留一段时间,此时幼鱼体长已经长到了5厘米左右,到了7七月份,大马哈鱼幼鱼开始陆陆续续下海,离开淡水生活。
进入大海里的大马哈鱼,经过3年多的生长时间,大约在第4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达到性成熟期了,便会再次回到出身地,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
大马哈鱼曾经是我国黑龙江河、图们江等北方河流里一种重要的经济型鱼类,黑龙江市有着“大马哈鱼之乡”之称。
根据黑龙江流域水生动物的历史来看,曾经松花江、乌苏里江、牡丹江和图们江等水域,都是大马哈鱼洄游产卵地。
但从近几十年的数据显示来看,已经很少能看到大马哈鱼的洄游种群,特别是牡丹江和松花江,大马哈鱼几乎绝迹了。
实际上,我国再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发现了大马哈鱼的种群数量在逐年下降,且下降的速度在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