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中,笑星冯巩在小品《小棉袄》里吐槽福建普通话,让“胡建”“湖州”这样充满虾油味的普通话着实火了一把。那到底何为“虾油”?为何虾油能代表福州地区独特的乡土文化?小编走进潭头镇潭梅调味食品厂,为读者揭开虾油的生产过程,解读虾油产生的缘由,以及揭开虾油为何被生长在海边的人们所喜爱?
来到潭头镇的旧街,刚一下车就闻到了浓浓的虾油味,开车的师傅是个老福州,马上就反应过来:“这是故乡的味道,孩童记忆中的味道”。
潭梅调味厂的老板郑则钦是热情的人,听说我们一行人要来参观虾油生产场地,便自豪地说:“我家三代都是做虾油的,我今天一定满足大家的要求。”
郑老板边引小编参观边介绍虾油生产工序。原来虾油制作工序共分为六道:
第一道工序叫盐腌,在每年捕鱼旺季时,采购新鲜鳀鱼、小带鱼、磷虾等,用一定比例的盐腌制。
第二道工序最为耗时,叫做发酵,将盐腌后的鱼虾装在大瓦缸里,盖上防雨盖,置于空旷阴凉处,腌渍2.5~3年,在此期间要进行多次翻拌使鱼逐渐在酶的作用下分解咸汁和渣。郑老板告诉小编发酵的秘诀:“鱼要夏至前就要腌制好,而且发酵时间一定要经过3个夏至, 这样做出来的虾油味道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