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阳到杭州有条游步道“西山游步道“,一路上经过很多寺庙,古刹,这条路就是源于豆腐皮。因为自古寺庙僧人食宿,而豆制品是必须。富阳东坞乡的豆皮远近闻名,也深受僧人的喜爱,于是就走出了一条”送豆腐皮之路“。
中国很多地方豆制品都很有名,比如远的云南的建水小豆腐,浙江地方上的桐庐,富阳的豆腐,总结原因都是因为有好水。再加之当地人勤劳钻研,熟能生巧,造就一手好功夫,才让这些地方特产流传到现在。
小豆腐
豆腐皮其实是整锅豆浆煮后揭取表层,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一层薄膜。提取了豆浆的精华,不但营养价值高,又有大豆的特殊风味,口感独特,做法也多种多样,是人们日常餐桌的常客。
图片引用自袁老师《钱塘往事》
图片引用自袁老师《钱塘往事》
在东坞山,很多人都是做了一辈子豆腐皮。做的时候需眼疾手快。豆浆文火,煮至起皮,一手用粗一点的竹棒捞起一头,另一手用一根细长的竹棒接住挑起。薄如蝉翼,软软嫩嫩的豆腐膜一起来,立即抖掉多余的豆浆,同时迅速冷却,就成了结结实实的皮子。然后挂在杆子上通风老化,最后用火烤干。其质地至薄,每公斤足有240张。
在晾晒豆腐皮的时候,一张张轻薄的豆皮排列整齐,色呈金黄,也被叫做“金衣“。能感受到人们在做豆腐皮时的认真,这种仪式感更赋予了这个传统的食材以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