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盘鱼家常做法,油炸盘鱼的做法大全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5-03-20 07:59:30

编者按:原文刊载于《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3期,总第153期。

五盘鱼家常做法,油炸盘鱼的做法大全(1)

王飞,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由同谷(今甘肃成县)经徽州(徽县)、兴州(略阳),过五盘进入蜀地。作《五盘》:

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余。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东郊尚格斗,巨猾何时除?故乡有弟妹,流落随丘墟。成都万事好,岂若归吾庐。

七年后,大历元年(766),岑参自梁州(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赴嘉州刺史任,沿金牛道,越五盘岭入利州(今四川广元市),作《早上五盘岭》:“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岑参途中又有诗《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云:“前日登七盘,旷然见三巴。汉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神龙元年(705)沈佺期流放驩州途中曾作《夜宿七盘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由此可知,“五盘”唐时又有“七盘”之名,杜甫、岑参由不同方向沿驿道进入利州,都曾经过五盘。祝穆《方舆胜览》、王象之《舆地纪胜》、曹学佺《蜀中广记》、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及后世诸家注诗,都沿袭此说。文字表述方面,略无疑义。

今陕西宁强与四川广元交界地,有七盘关。唐宋时,略阳、宁强及汉中尚为蜀地,元以后划入陕西。无论沈佺期、杜甫还是岑参,其所途经之五盘或七盘,乃是古金牛道上的一处驿站。这个驿站所在的山岭,名五盘,又名七盘。从诗人的内心感受而言,过了五盘岭,就算是进入了蜀地。七盘之为关,即位于秦蜀地理分界地。而“七盘关”作为关隘,并无“五盘关”之别称,作为秦、蜀交界地这个概念,比较晚出,当是元明以后汉中、宁羌(宁强)划入陕西而形成的。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云:“南宋时代陕蜀形势,仙人关控扼蜀口要害,左自成州(即唐同谷)趋秦州,右自两当出散关,故称此关为蜀之咽喉。……论者谓即仙人关故址,殆近之矣。”又云:“杜翁入蜀,有《飞仙阁》诗,极写阁道高寒峻险之状,然梯石牢固,行旅众多,正见其为大道所必经也。……按杜翁夔州诗云:‘瞿塘险过百牢关’,是必曾亲历百牢关。即其行程由兴州东经飞仙阁至百牢关,即仍是取此驿道也。”

关于唐时“七盘”之名,《唐代交通图考》还有专门考证:“出蓝田关、踰七盘岭,此则唐代前期之七盘也。唐世道路多七盘之名,斜谷道上有七盘岭……巴州有七盘县、盘道县……而商山道中亦有七盘岭之名。如《旧》二〇〇下《黄巢传》‘巢贼出蓝田七盘路,东走关东。’吴融《南迁途中七首》……就有《登七盘岭》二首,《渡汉江初尝鳊鱼作》一首,皆即商山道中之七盘。又张籍《使至蓝溪驿寄太常王丞》……‘独上七盘去。’此亦商山道中之七盘也。师古注云:‘……其处即今商州界七盘十二绕也。’” 可知唐时以“七盘岭”著名者往往别有所指,又非杜甫、岑参所历金牛道上之五盘岭。

岭、关、驿是相关联而又不同的概念。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共同主编的《蜀道石刻题记》载广元市昭化镇战胜村三组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所立《增修广邑道路碑记》(见图一)云:“自陕西接界之七盘关起,至昭化交界之榆钱止,上下联络,计程二百余里。中间岭之最著者,曰五盘、曰新开、曰黄荆;关之最著者,曰七盘、曰朝天;山之最著者,曰木寨。其崎岖不易行者,若龙门、飞仙、石柜三阁,尤为秦蜀未有之险。” 可见,直至清代,五盘“岭”与七盘“关”,仍是两个概念。而金牛道上之五盘岭又名七盘岭,商山道上之七盘岭则无五盘别称。

五盘鱼家常做法,油炸盘鱼的做法大全(2)

图一:增修广邑道路碑记

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第二章《川陕交通路线》:“关于金牛道从勉县入川路线历史上有三种说法,一说前及认为经金牛峡、宁强县治、七盘关、朝天镇到广元、昭化,按此应为元明清的路线。一说经过烈金坝西向阳平关沿嘉陵江到朝天、广元、昭化,按这是隋唐宋古道的路线。另一说为道光《昭化县志》提出的汉晋路线,即第二说到阳平关后西南折向古白水关沿白水古葭萌(昭化),近来刘琳《华阳国志校注》也取此说,但我认为应仅局限汉魏时代。” 李之勤《金牛道北段线路的变迁与优化》一文认为,北段历代路线的演变,按汉晋时期、隋唐时期、元明以后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汉晋时期经阳平关、白水关入小剑、大剑,隋唐时期由阳平关南沿嘉陵江经广元剑门关,元明清时期则由烈金坝南经五丁关至朝天驿合唐宋驿道。整体上逐步东移优化。据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四卷《山剑滇黔区》之《金牛成都驿道》:“唐世入蜀,或由汉中向西南,或由兴州(勉县)向东南,皆经金牛,为入蜀咽喉。……金牛(县)西南七十里至三泉县(宋置大安驿,去沔县(勉县)才一日程)……在关城仓陌沙水之西,嘉陵江东岸,去江一里。当置驿。其地当在今宁强(旧宁羌州)北或西北境。地势险峻,为水陆交通冲要。”“而自三泉南通利州之陆路,大抵亦沿嘉陵水东岸而行。宋人所记,凡桥阁一万五千三百余间。其行程可考者:三泉西南略沿嘉陵江东岸行约六十里至九井滩,最为险恶,为舟楫之阻,宋元祐中始凿治稍平。又十里至五盘岭,杜翁、岑参皆有诗,盖置驿。”“《广记》一三六《伪蜀主舅》条:‘自秦州至成都……历九折、七盘、望云……悬险之路。’盖即此五盘欤?岭在广元县北一百七十里,则唐世当在三泉西南约七十里。即九井之南十里也,故《蜀中广记》云,滩上即七盘岭。”此后有关金牛道北段线路的叙述,即据此而来。唐时五盘岭又名七盘,当位于梁州、利州交界地段,可以俯瞰江水。蓝勇根据文献及考察制《唐金牛道行程表》,标明五盘驿、七盘关位置“在九井滩上”,龙门阁位置为“龙洞背”,并附证其“实地考察已证明清七盘关与唐宋位置不同”。

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开成四年,……我之提封踞右扶风,触剑阁千一百里。自散关抵褒城,次舍十有五,牙门将贾黯董之;自褒而南,逾利州至于剑门,次舍十有七,同节度副使石文颖董之。”并未明确驿路是否沿嘉陵江修建。“并山当蹊,顽石万状;坳者垤者,兀者铦者,磊落倾欹,波翻兽蹲。炽炭以烘之,严酰以沃之,溃为埃煤,一彗可扫。栈阁盘虚,下临欺谺。层崖峭绝,枘木亘铁。因而广之,限以钩栏。狭径深陉,衔尾相接。从而拓之,方驾从容。急宣之骑,宵夜不惑。郤曲棱层,一朝坦夷。” 从对修建道路的记述来看,与唐宋时期诗文描写是一致的。

过五盘岭之后,杜甫与岑参又分别写到龙门阁道。杜甫《龙门阁》诗:“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滑石欹谁凿,浮梁袅相拄。目眩陨杂花,头风吹过雨。百年不敢料,一坠那得取!饱闻经瞿塘,足见度大庾。终身历艰险,恐惧从此数。”杜甫之前,沈佺期有《过蜀龙门》诗:“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伏湍喣潜石,瀑水生轮风。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我行当季月,烟景共舂融。江关勤亦甚,巘崿意难穷。势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杜甫之后,岑参《赴犍为经龙阁道》诗:“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骤雨暗溪口,归云网松萝。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南宋时陆游所写《风雨中过龙洞阁》:“飘然醉袖怒人扶,个里何曾有畏途。卷地黑风吹惨淡,半天朱阁插虚无。阑边归鹤如争捷,云表飞仙定可呼。莫怪衰翁心胆壮,此身元是一枯株。”《再过龙洞阁》:“天险龙门道,霜清客子游。一筇缘绝壁,万仞俯洪流。著脚初疑梦,回头始欲愁。危身无补国,忠孝两堪羞。”描写当为一处,位于神宣驿与朝天岭之间。栈道跨龙洞背,下临绝壁,极险峻。王象之《舆地纪胜》一八四《利州景物》记龙门洞:“龙门山……状如门,俗号为龙门山。……龙门洞,在绵谷县北。有三洞。自朝天程入谷,十五里有石洞,及第二第三洞。有水自第三洞发源,贯通二洞,流水出下合嘉陵江。”这是宋人明确记载龙门洞地形位置,有水流南下汇入嘉陵江。龙门洞地形以王士祯《蜀道驿程记》所记最为详实。“十五日,雨。过七盘关,入四川保宁府广元县界。次神宣驿。上龙洞背,两山夹峙,一山如狞龙奋脊,横跨两山之间,下有洞似城门,可通九轨,水流其中,下视烟雾蓊郁,不测寻丈。自是盘折而上,骑龙背行,四望诸山如剑铓戟牙。二十里许下山,渡河,即分水岭以西入嘉陵江处。南山之巅为朝天关。孙樵所谓‘朝天双峙以亏蔽,中惨憟而阴翳’是也。其下江岸小有聚落,止宿,明日登舟。”以上不厌其烦引述唐宋以来描写记述龙门洞的诗文,就是要说明龙门洞地形独特,杜甫所经之龙门阁道,位置、路线当不至混淆。但是龙门阁在嘉陵江北二十里,下临潜溪河,并不临嘉陵江。如果唐时杜甫、岑参,一直沿嘉陵江东岸入蜀,当不会经过龙门阁道。如果由今之七盘关方向南进至绵谷(今广元市利州区)朝天驿,则龙门阁正好在前方。

五盘鱼家常做法,油炸盘鱼的做法大全(3)

图二:杜甫入蜀踪迹图

孙启祥先生曾撰文《杜甫、岑参诗中五盘地望考辨》,认为以现今四川广元市东北川陕交界地带的七盘关为杜甫、岑参诗中的五盘岭,与蜀道路线演变不合。唐宋时,蜀道汉中以西路线为自三泉县循嘉陵江至利州,不经过后世的七盘关。唐五盘岭应位于今广元市北大滩镇嘉陵江东岸九井驿穆家坡一带。此说主要还是依据《唐代交通图考》的推断,加之孙先生占有熟悉当地文史地理之利,他的说法值得重视。而对于关键命题的论述,即穆家坡何以即是五盘,仅凭位置推演,并未能够坐实。实地考察穆家坡一带,其山川地貌较之杜甫、岑参诗中描写的五盘,差异较大,难以印证。笔者参与杜甫行踪遗迹考察期间,专程实地寻访,并求证于当地文史专家,看法并不一致。另一种意见认为:金牛道经五盘入朝天,分水陆两道。木栈(云栈)沿嘉陵江而下,经九井驿、筹笔驿(军师庙),即今410省道路线。陆栈沿潜溪河而下,经神宣驿、龙门阁,即今108国道走向。清代王士祯《蜀道驿程记》由七盘关向南,经龙门阁道入嘉陵江,走的正是这个路线。清代之前,有没有这样一条道路?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第二章《川陕交通路线》又写道:“先秦金牛道的具体路线已难确考了,但考虑到古今交通路线择线都有择易而行和近捷而行的特点,则古金牛道与后来的剑阁驿道路线应基本吻合,从剑阁驿道上有关古金牛道的传说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这样,这条古道应从古南郑(汉中)经勉县西南烈金坝。烈金坝‘一名金牛驿,即秦人置石牛处也。’接着又入宁强东北的五丁峡(金牛峡)。其地‘山如斧劈,临壁凌空,步步縆而上下。’古道出五丁峡经今七盘关、龙门阁和明月峡的古栈道入古葭萌(今广元昭化),再经剑门、柳池驿、武连驿、梓潼送险亭、五妇岭、石牛铺入成都。”说明明清以后以“七盘关”知名的这个地点,作为交通要冲和关隘是很早就存在的,并无证据表明唐宋时期它就废弃不用,至明清又复兴盛。如果执着于嘉陵江的水道按图求证“五盘”及金牛道计程,不少地方出入很大。宋代记述的龙门洞位置,已然去嘉陵江北上二十里。沈佺期、杜甫、岑参、陆游先后经此阁道,留下诗作。唐代杜甫、岑参先后由勉县方向沿金牛道南下,所经历五盘岭,当在龙门阁更北方位。今天穆家坡所在位置,在龙洞背东北方向。而从穆家坡找到一条南下连接龙门阁的栈道,则很成问题。

李之勤《金牛道北段线路的变迁与优化》一文,一方面认为金牛峡、五丁关、七盘关一线,唐以前除龙门洞外,少见著录,成熟兴盛当在元明以后。同时又提到,唐时此线路为一条间道。“至于金牛峡、五丁关至朝天镇沿线地区的情况,唐代以前,似不见一处有关地名。唐末五代之后,举子赴京考试来回、南北战争迂回攻守、均曾提及取道这一地区的罗村,并有罗川路之名出现,可知当时此线已成汉中利州间的间道之一。但受到人们重视而被列入地理图籍的地名,仍只有被称为龙洞的自然奇观,文家河,即被称为潜水的从山下连穿三洞从东北向西南于朝天镇附近流入嘉陵江。而不见反映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记述。”可知唐时存在一条经过现今川陕交界七盘关方位入蜀的线路。即便认可唐宋时期金牛道北段路线,总体循嘉陵江南下,并不能就此推断所有道路都要沿江修建,而根据山形地貌局部调整,变通优化,乃至部分地段存在复线,是合理可行的。杜甫经历的龙门阁在嘉陵江北二十里,五盘当距离嘉陵江更远。今天川陕公路所经之七盘关,曾经多年误名为棋盘关。其地形位置与金牛古道关隘,有所分别,但应不出五盘岭范围。杜甫、岑参诗中写到的五盘,当在牢固关以南、神宣驿以北,秦蜀交界地带。清嘉庆年间江津潘时鏸有咏金牛道上七盘关诗:“上有千仞岩,势欲压人顶。下有万丈溪,清欲摄人影。楼空石蹬悬,延缘曲如蚓。自下而上上,仰视难引领。自上而下下,深疑入眢进。惟第七盘雄,曲折赴危岭。小心移步间,眸光照炯炯。笑语问金牛,何独避斯境。古来割据多,都为强者并。翘首望觚棱,五云生耿耿。”其描写山川形势,与杜甫、岑参所写五盘,各有侧重,而地貌特点颇为一致。“下有万丈溪,清欲摄人影”所指为嘉陵江支流,与杜甫所见“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如出一辙。潘时鏸与王士祯一样,认为所经历之七盘关道路,就是金牛古道。

张世明、董瑞《由杜甫入蜀诗所见杜甫自同谷入蜀路线考》一文认为:“杜甫入蜀不是直接顺嘉陵江路南下,而是东走连云栈道。连云栈道很大一部分在凤县境内。寻吴郁不遇,杜甫东行至凤岭,过连云栈南栈道,经褒城、勉县、宁强,至四川省广元。……经过连云栈道后,杜甫一家踏上金牛道,翻越宁强五丁关,来到五盘岭。”文章还提到:“在凤县地界,杜甫留有《晓过凤岭二首》。……《晓过凤岭二首》不见于《杜诗详注》《杜诗镜铨》等杜诗注本,可能是散逸未收录之作。附《凤县志·艺文卷》所录杜甫《晓过凤岭》于后:‘其一:霜寒曙景动,戴月陟层巅。马足低临树,峰腰侧见天。云光开竹石,秋色老林泉。回首山城里,稀疏出晓烟。其二:壁立当天半,雄奇非一名。疏烟时起灭,登嶂幻阴晴。缘径崖花紫,凌风梵磬清。徘徊下山路,石磴拂云平。’”方志记载,可备参考。

综上,杜甫经历之五盘,当在金牛道上,今川陕交界之七盘关古道地界,下临潜溪河,汇入嘉陵江。沿潜溪河岸栈道经龙门阁南下,再沿嘉陵江栈道达朝天驿。关于嘉陵江水路,近朝天驿有九井滩,唐五代时九井滩江中尚有三块巨石伏卧水底,为舟楫害,行船极险恶。宋淳熙中始平巨石,水路航行由此畅通。

五盘鱼家常做法,油炸盘鱼的做法大全(4)

END

五盘鱼家常做法,油炸盘鱼的做法大全(5)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