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 3 年前的我,是根本没有运动习惯的,年糕也是从小就运动技能发展很一般,这一家子人,是怎么变成今天这样的?
这两年,尤其是上小学后,年糕开始固定频次地参加学校的足球训练。
即使是现在这样的大冷天,他也穿着球服在操场上训练,一周 4 次,风雨无阻。
这么做的好处是,体力肉眼可见地变好了。但压力也是同步的,你想想学业期,让小孩做个“肌肉发达”的人……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忧:
太累了怎么办?摔跤受伤了怎么办?时间占用太多,学习精力不够怎么办?
最后这一个,说实话我本来也没底。
但小学一年级,当我给年糕放学后的时间划分区块,锻炼的、阅读的、写作业的、陪弟弟玩的,彼此互不占用(偶尔占用也没什么)。我发现,好像也没那么“糟”。
而且年糕踢完球、骑完车回来,写作业反而更定得下心,更是让我释怀了不少!
而真正让场面乐观的,是二年级开学前的事了——“双减”政策来了,鼓励让孩子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很重要。
爷爷奶奶也因为“双减”,感受到了年糕练球这事的好处。
“双减”之前,学校 3:20 放学,5:00 训练,得把他接回家待一个小时,吃点东西再送回学校去踢球,踢完球还得接回来。一个下午来回跑两趟,折腾得要死。
“双减”之后,学校 3:20 后直接进入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孩子吃些点心,做会儿作业,完了就去踢球。5:30 我们把放电完毕的年糕接回家(一个半小时的训练下来累得直接瘫在车上),省去了老人多少精力哦。
不过,这一年多的高强度足球训练,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年糕自己。
总在户外跑,年糕的远视力储备检查出来有 275 度,没有因为做功课而往下掉。开学前带着哥俩一起做眼科检查,年糕的视力“存款”甚至还超过了发糕。
从前的细胳膊细腿,如今也长出结实的肌肉,健硕的大腿已经越来越像爸爸。
发糕会跑了之后,我都经常追不动,只有年糕能够轻松地将他“捉拿归案”。如果说发发是“风一样的男子”,那么年糕就是“追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