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红 鱼丸 百叶,搭配咖喱汁的车仔面
再一个惊奇,则隐藏在车仔面的菜单里。那么有名的车仔面其实出乎意料地接地气。配菜都是简单不贵的食材:肠仔、鸡翅、猪皮、猪红、咖喱鱼蛋、鱼片头、豆卜、萝卜、冬菇、生菜等等,似乎逛一圈菜市场就能收罗齐。面底的种类虽然看着好像很多,但来去也就是粗细不同的碱水面、廉价的米粉河粉公仔面(别忘了出前一丁 4蚊哦)。说到酱汁那就更普通了,常见的沙爹酱、咖喱汁、豉油和蚝油,谁家都有那么一两瓶。最后,配合这些酱汁多给了食客一个选择:汤面或者捞面,或者菜和面分开上。方寸之间的一张点餐单,可以感受到店家为满足大家的各种需求而做出的努力。
车仔面煮食格
其实车仔面这些看似有趣的“设定”,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发展就让人非常能理解了。在最早的时候,车仔面是没有店面的,摊主推个木头小车在街边流动摆摊。小车上载着一个个“煮食格”,装着已经煮好的配菜、酱汁和用来煮面的大汤格。食客现场选点配菜,三五分钟烫熟面条堆上配菜浇上汤头就可以吃起来;也不用坐下,端着鸡公碗在街头就可以快速解决一顿。于是,物美价廉简便快捷的车仔面受到当时打工人的大力追捧;也因为装备简单上手容易,成为车仔面摊主也是当年“稳食”的一个选择。随着街头越来越多木头小车的出现, “车仔面”这个名称也渐渐广为人知。
过去街头车仔面摊档
02
鱼蛋粉
/ 和车仔面很像又不是车仔面 /
看完车仔面,可能有人想到了麦兜的经典桥段“木有鱼丸”、“木有粗面”,似乎在点车仔面?
《麦兜故事》
可是,你留意到了么,这段对话发生在食客和店家的点餐问答中,而车仔面是不需要点餐的。所以,他们想点的其实不是车仔面,而是另一种港式面食:鱼蛋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