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香茄子
鱼香茄子这道菜品,是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 传统的特色名菜之一。属于川菜系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鱼香味型的名菜。“鱼香”与“余香”谐音,另一种说法是“余香茄子”。鱼香系列的川菜,最主要的辅料是四川辣豆瓣酱。主料配以四川辣豆瓣酱加上其他调料烧出来的菜肴,其味厚重悠长,余味缭绕,回味无穷,故称余香。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餐馆菜单上书写的有“余香茄子”菜名。
菜品历史:
相传很久以前在四川达州地区有一户生意人家,他们家里的人很喜欢吃鱼,对调味也很讲究,所以他们在烧鱼的时候都要放一些葱、姜、蒜、酒、醋、酱油等去腥增味的调料。
有一天晚上,这个家中的女主人在炒另一个菜的时候,她为了不让配料浪费,她把上次烧鱼时用剩的配料都放在这款菜中混合。当时她还以为这款菜可能味道不是很好吃,家中的男人回来后不好交待。正在她发呆之际,她的老公做生意回家了。
她老公不知是肚饥之故还是感觉这碗菜的特别,他还没等开饭就用手抓起来往嘴中咽。还没等一分钟,他迫不及待地问老婆此菜是用何做的。在结结巴巴之时,她意外地发现老公连连称赞其菜之美味。她老公见她没回答,又问了一句“这么好吃是用什么做的”,老婆这才一五一十地给他讲了一遍。
而这款菜正是用烧鱼的配料来炒和其它菜肴,才会回味无穷,所以取名为鱼香炒,由此而得名。后来这款菜经过了四川人若干年的改进,现已早早列入四川菜谱,如鱼香猪肝、鱼香肉丝、鱼香茄子和鱼香三丝等。如今因此菜风味独特, 深受各地的人们所欢迎,进而风靡全国。
烹制方法:
方法一
食材原料:长茄子3个、猪肉馅适量、蒜适量、小红辣椒适量、豆瓣酱1大勺、盐1小勺、糖2勺、醋4勺、生抽2勺、鸡精1小勺、香油适量、玉米淀粉适量
步骤1 准备食材。
步骤2 将茄子切成约七八厘米的长条、蒜切末、小红辣椒切段、豆瓣酱剁碎备用。
步骤3 往茄条里撒少许盐,然后拌匀。让其腌制10分钟左右。
步骤4 茄子腌好后,将盆里多余的水去掉。然后撒适量的干玉米淀粉拌匀备用。
步骤5 取一只干净的小碗,然后依次放入玉米淀粉、糖、鸡精、生抽、醋,再倒入半碗清水,调成碗汁备用。
步骤6 锅中加入适量的油,油热后将茄条依次放入锅中煎炸至表面微黄后盛出备用。
步骤7 另换一只锅,锅中加入少许底油,然后将肉馅倒入锅中煸炒。
步骤8 煸炒至肉馅变白成熟,加入豆瓣酱、小红辣椒煸炒匀均。
步骤9 加入蒜末煸炒出香味。
步骤10 将茄条放入锅中煸炒。
步骤11 将碗汁倒入锅中,大火烧开后翻炒匀均。然后关火淋少许香油即可装盘。
做法二
所需材料:
1.茄子4只约450克,油2汤匙,麻油2茶匙,生粉1茶匙 水1汤匙,芫荽2棵切碎。
2.蒜茸2茶匙、姜茸1茶匙、葱1棵切粒。
3.镇江醋、黄砂糖各2汤匙,四川辣豆瓣酱茶匙(满),鸡粉1/2茶匙(随意),酱油1汤匙。
步骤1 茄子洗净去蒂,从上到下,相间地削去一部分外皮,切5厘米(2英寸)段,每段直切成两半,每半切3片。
步骤2 每两个切好的茄子用胶膜包好,分别放在转盘两边,大火热5分钟。移开,搁置5分钟,解去胶膜,放疏箕内沥去多余水分。
步骤3 备好鱼香料,调味料及生粉水。
步骤4 一般加热法:2公升浅锅内下油,大火热2分钟。加入鱼香料,大火热2分钟。拌入调味料及生粉水,大火热1分钟。小心加入茄子,浇汁在上,大火多热1分钟。淋入麻油,撒下芫荽供食。
步骤5 烤盘法:大火预热烤盘5分钟。下油及鱼香料同铲匀,淋下调味料,小心放入茄子,加盖,大火热2分钟。拨茄子向盘之四周,中间留空位,倒入生粉水,搅拌后大火热1分钟。拌匀茄子及汁液,淋入麻油,撒入芫荽装盘供食。
做法三
原料:茄子葱4根, 四川辣豆瓣酱、甜辣椒酱、盐、蒜、姜(用量稍少于蒜)、猪碎肉、水淀粉。
步骤1 将茄子从上至下剖成两半,然后用刀把茄子表面切成鱼鳞状。注意不要把茄子切断了。先顺着一个方向在茄子表面切出一道道细缝,然后换个方向再一刀刀切下去,这样茄子表面就成鱼鳞状了。将改好的半边茄子一分为四。
步骤2 锅内烧油待油温6成热的时候放入茄子,炸至变软捞起待用(注意不要太软,否则一炒就会烂掉的)。蒜姜切成细末,葱切花。
步骤3 茄子是很吸油的,所以炒的时候锅内只需放很少的油,甚至不放油。然后将茄子里渗出来的油到进锅内,待锅烧到5成热的时候,倒入四川辣豆酱翻炒,待到油变红、豆瓣酱水份快收*时候,放入切好的蒜姜末。香味出来后,倒入碎猪肉,炒熟后倒入甜辣椒酱,翻炒后倒入炸好的茄子、盐,炒匀后加入少许清水。大火烧至水份快干时,加入味精,然后水淀粉勾芡,最后放入葱花起锅装盘。
经验:鱼香味主要是由泡辣椒、豆瓣酱和葱花的味道混合而来的,介于国外很难搞到泡辣椒,所以就用味道相近的甜辣椒酱(主要成分辣椒醋糖)来代替。倒甜辣椒酱的时候,可以边倒边尝味道,以免加少了鱼香味出不来,加多了又太甜。葱在鱼香味菜肴里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用量不能少,特别是葱白。另茄子经过炸烧两道工序后已经变得很脆弱,所以翻炒的时候不用太大力。
水煮牛肉
水煮牛肉是以瘦黄牛肉为主料制作而成的特色传统名菜,属川菜系。因菜中牛肉片是在辣味汤中烫熟,故名水煮牛肉。自贡盐帮菜以味厚、味重、口味丰富为特色,水煮牛肉是一个正宗的盐帮菜。 水煮牛肉辅料用八棱丝瓜,家常菜中做水煮牛肉也用普通丝瓜、菜薹、莴笋等做辅料。
制作时将牛肉切成一寸五分长、八分宽、一分厚的薄片,盛在碗里,加精盐、酱油、醪糟汁、湿淀粉拌匀。油锅中放郫县豆瓣、干辣椒炒成棕黄色,再下花椒、葱段、莴笋片炒香,加肉汤烧开,将牛肉片下锅,煮至肉片伸展,外表发亮,盛入碗中,淋上辣椒油,即可食用。此菜麻辣味厚,滑嫩适口,香味浓烈,具有川味火锅麻、辣、烫的风味。水煮牛肉于1981年被选入《中国菜谱》。
据《四川风物志》记载,川菜中的“水煮牛肉”这道名菜,即是在自贡盐业生产中诞生的。早在明清时期,自贡盐场以牛为动力推车汲卤,随着盐井增多,车体增大,牛只也越来越多,清光绪时常年维持在三万头左右,随着有病的与退役的牛需宰*,所以在自贡盐场,牛肉食品也就越来越多,越做越有风味。
菜品特色:
此菜由四川自贡名厨范吉安创始。范吉安在烹饪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坚持改进创新。如渗汤牛肉,原来是用水煮熟牛肉片,用盐、酱油、辣椒和花椒等佐料,调成蘸水,放在碟内蘸来吃。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把渗汤牛肉改进为水煮牛肉,其原辅料和制作工艺是:以牛肉片为主料,菜薹或莴笋、红白萝卜为辅料;将精盐、酱油、辣椒、花椒和淀粉等佐料与牛肉片拌匀,下锅与菜薹或莴笋片同煮,并加肉汤和葱,掌握好火侯,待牛肉煮至伸展发亮时起锅,淋上麻辣熟油即成。水煮牛肉的特点是:肉质细嫩,鲜香可口,油而不腻,麻辣烫,是佐酒伴饭的上等佳肴,成为带有浓厚地方风味的四川名菜。
水煮牛肉麻辣味厚,滑嫩适口,香味浓烈,具有川味火锅麻、辣、烫的风味。此菜白、红、绿、黄四色相映,色彩朴素清新,牛肉肥嫩异常、味道酸辣鲜香。水煮牛肉中的牛肉片,不是用油炒熟的,而是在辣味汤中烫熟的, 故名水煮牛肉。成菜色深味厚,香味浓烈,肉片鲜嫩,突出了川菜麻、辣、烫的独特风味。由于此菜注重麻辣,故多为秋冬两季食用。
关键:牛肉片要切得厚薄均匀,下热汤锅滑至颜色转白断生即起锅,受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 肉质变老。
水煮牛肉是著名川菜,四川水煮牛肉的烹饪技巧以煮菜为主,口味属于香辣味。
制作方法一:
材料:牛柳(250克)、莴笋(100克)、黄豆芽(100克)、干辣椒(10只)、花椒(1汤匙)、姜(3片)、葱(2根)、蒜(3瓣)
腌料: 生抽(2汤匙)、料酒(1汤匙)、生粉(1汤匙)、鸡蛋清(1汤匙)、白糖(1/3汤匙)、清水(3汤匙)
调料:油(3汤匙)、辣椒油(3汤匙)、生抽(1汤匙)、鸡粉(1/2汤匙)、花椒粉(1汤匙)
步骤1 洗干净 牛柳,逆着纹理切成薄片,加入腌料抓匀,腌制15分钟;干辣椒切丁,姜蒜剁末,葱切葱花,香菜切段。
步骤2 莴笋去皮洗净,斜切成薄片;黄豆芽去 老根洗净,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捞起过冷河沥干水。
步骤3 取一 大碗,先在底部铺上一层黄豆芽,再铺上一层莴笋片。
步骤4 烧热3汤匙油,加入1汤匙花椒炒香,捞起弃之 ,留锅中油,倒入姜蒜末、葱白末和干辣椒炒香。
步骤5 注入2杯清水搅匀煮沸,加入3汤匙辣椒油、1汤匙生抽和1/2汤 匙鸡粉调味。
步骤6 放入牛肉片快速搅散,煮至肉片变色,便可熄火。
步骤7 将水 煮牛肉倒入大碗内,淋在莴笋和黄豆芽上。
步骤8 洒上1汤匙花椒粉和葱花,即可上桌。
小贴士:
1、黄豆芽应用沸水焯一下,再铺于碗底,不经飞水的黄豆芽,豆腥味较重, 吃时会难入口。
2、牛肉先用刀背拍松肉纤维,切片后用蛋清、生粉腌制,可使牛肉的口感更加软嫩。
3、花椒粒用油炒香,便可弃之,否则不小心吃到会辣口,水煮牛肉煮好后,洒上花椒粉增加麻味便可。
4、莴笋切片置于碗底,倒入水煮牛肉,很快就会烫熟,无须经飞水处理。
5、牛肉不可太早下锅,否则会过老。先将麻辣汤汁煮好,再放入牛肉搅散烫熟即成。
制作方法二:
材料:嫩牛肉200克,芹菜100克,青蒜100克,白菜心150克,豆瓣酱30克,酱油1汤匙,料酒1汤匙,花椒粉1汤匙、辣椒粉2汤匙、花椒粒1茶匙,干辣椒数粒,姜数片,蒜数粒,胡椒粉、盐、水淀粉、鸡粉适量。
步骤1 将牛肉切成薄片;用酱 油、料酒、水淀粉拌匀。
步骤2 青蒜、芹菜、白菜心洗净切成5公分左右的段或块;蒜剥好后切片。
步骤3 炒锅上火,放油烧热, 放花椒粒和干辣椒炸香呈棕红色,将花椒、辣椒捞出(别糊了)。
步骤4 下青蒜、芹菜炒熟,捞出待用。
步骤5 炒锅中油再烧热,下豆瓣酱 炒出红色,加汤(可以用开水加鸡粉)烧开,倒入青蒜、芹菜,加酱油、胡椒粉、料酒、姜片、蒜片烧开,加白菜再烧开,捞出盛入碗中待用。
步骤6 将锅中剩余的烫烧开,下牛肉片,用筷子轻轻拨散,开后转用小火,煮至牛肉片刚熟,捞起放在白菜上。
步骤7 将辣椒粉、花椒粉放在小碗中 ;将炒锅洗干净,放油烧热,将烧热后的油倒在辣椒、花椒粉上。
步骤8 趁热将辣椒、花椒油倒在牛肉上即可上桌。
自贡火边子牛肉
火边子牛肉是古老盐都四川自贡市传统名菜,制作原料主要有牛肉、食盐等。以质优味美、片薄如纸、酥香绵长而闻名遐迩。
火边子牛肉是自贡地区的风味食品,火边子牛肉却以白己独具的特色见长。其刀功奇绝,薄如纸片,异香绵长,极耐品味,佐酒就饭,均甚相宜。它以选材精细、制法独特、味道鲜美而誉满全国。火边子牛肉的原料,只能选用牛后腿上的所谓“钻子牛肉”。
火边子牛肉源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选料严格,刀工精细,工艺考究、风味独特、绵香生津、回味悠长。 火边子牛肉鲜味悠长,来自贡的客人只要尝一口,没有不叫绝的,至今仍是自贡的独家美食,在1983年全国腌腊制品评比会上,火边子牛肉得分最高,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绝!
传说:
四川省自贡市之所以成为“盐都”,是因为盛产食盐,食盐是用地层深处的卤水煎的,用蒸汽机车做动力把地层深外的卤水提上来,那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的事。在这以前,提卤水的动力一般都是牛,即耕田用的那种强壮的水牛。清朝乾隆年间,自贡闹了一场罕见的牛瘟,瘟疫从大安寨开始,然后遍及自流井、贡井、沿滩、邓关等地;一个月之间,整个自贡一千多头用作推水(即提水)的强壮牯牛病死了一大半。这下可就惨了,特别是盐商,因为牛死后无动力推水烧盐,损失自然惨重,逼得盐商们一个个愁眉苦脸,眼看着死牛没有办法。其中也有最机灵的,大安一位姓熊的大盐商,采纳手下一名管家的主意,将死牛造成的损失,转嫁一部份给工人。
熊老板把盐工们招集起来,他说:“伙计们,我熊某人算是倒了五辈子的大霉了,95条推水的壮牛几天之间死了85条,这损失三四年也捞不回来。平时,你们舍不得吃牛肉,哥子们遭了灾,你们帮哥子们一把,虽说是死牛,牛肉一样好吃,也不让你们吃亏,一人一条,一条牛替发两个月工钱,抬回各人家去,兴许还可以卖点钱呢,就这样,算大家帮我熊某人的大忙了”。
当时的自贡,满街满巷都是卖牛肉的,这死牛肉卖给谁呢?既然拿不到工钱,无奈之下,工人们也只好忍气吞声地认了。于是乎,盐工家家都把牛肉当饭吃。这下可把盐工们害苦了,当年可不像可以用电冰箱来冷藏,那年头的自贡,正是八九月的三伏天,气温一般在近三十度,正是食物腐烂变质的季节,人人叫苦边天,家家唉声叹气。怎么办呢?逼迫之下,勤劳而智慧的盐工们不得不想出一些特殊的方法来“收拾”这一堆堆的死牛肉。
据说,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孕育出了火边子牛肉,盐工把又稀又湿的牛屎混合一些粘性较强的黄泥,做成直径约一尺的圆形簿片,状似一张大饼,并给它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牛屎粑”。几天后,贴在墙上或石壁上的牛屎粑被晾干,盐工取回家中试烧,殊不知比煤炭还更容易燃烧,这“牛屎粑”火焰绿幽幽的,灶内不但没有牛屎的臭味,反而发出一阵阵奇异的清香。她笑了,盐场内有的是牛屎粑,不愁没有柴烧。
盐工们背回五大筐牛肉,把不成张片的牛肉大刀砍成砣砣,腌进卤水缸里,将上等牛肉(主要是牛屁股一段)用快刀细心地割成簿片,然后将簿片一张张粘贴在竹篾折上,放上适量食盐,让其尽快晾干。待这种簿片牛气的水气风干之后,盐工们想到像熏腊肉一样,用松枝、花生壳等等微火熏烤,不料牛肉本身缺乏油脂,熏后的牛肉干总有一股股烟焦味,口感不好,几次试验,均不成功。
在旁观察的一位盐工提醒说:“你用牛屎粑试试看!”众人不解地问:“这样不被熏得臭熏熏的?”这位盐工笑一笑,带着众盐工的手到灶旁,叫他们嗅一嗅灶里发出的气味,众盐工使劲呼吸三次,不觉烟味,只感到一股股清香扑鼻,大家顿时眼睛一亮,突然冲出门去,用12根木棍钉起一个烤架,把凉*簿片牛肉分别架在四周,进屋内用火钳夹出正燃着的3块牛屎粑,棚在架下燃烧,只见牛屎粑的边缘发重丝丝微火,火焰似天然气一样呈绿色,没有一点烟味,火的边缘正好烤在簿片牛肉上。
一个小时后,众盐工取下架上已经被火烤*牛肉片,再用干净棕刷刷上一层熟油,撒上早已准备好的小葱沫,把牛肉切成小片,放进嘴里品尝,顿觉得鲜香出奇,从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觉得其味特殊,分一些给邻居们品尝,家家说好,人人称绝。由于牛屎粑特殊香味的作用,牛屎粑的边缘之火,其温度不高不低,又无任何异味,这是其它燃料做不到的,因此,这种用牛屎粑烘烤牛肉*做法传开了,后来,盐工们把它叫做“火边子牛肉”。
制作方法:
火边子牛肉选料作工十分考究,先是选牛后腿上的“股二,股四牛”,这样的肉一头牛只有10到15公斤。然后由熟练工人切成寸许厚的肉片,再将其钉在呈45度的木板上,用刀片成纸样的薄片,不能有漏孔漏缝,然后在上面抹上少许的盐和酱油,悬于通风处晾干,再摊在竹篾烘笼上,用“牛屎粑”——牛屎和杂青草混合制成直径30厘米左右的饼状,贴在墙壁上晒干,做燃料烘烤。“牛屎粑”烘烤的牛肉有一种特殊的清香。
这时的牛肉薄如蝉翼,红亮透明,透过牛肉薄片,可窥见后面的文字图案。最后涮上辣椒红油,就成了火边子牛肉。做法是选上好的精牛肉除去筋皮网膜,开成一寸多厚的肉块,平摊在一块斜斜的木板上钉好,再用极锋利的薄口快刀,将牛肉横向开切成极薄极薄的片子牵开。这开切极为考手艺,要求牵开时厚薄均匀,能隐隐照的过光亮,但又不允许有一点点破漏。然后再将这些牛肉薄片抹上适量的盐巴和酱油,挂在通风的地方晾干,再一张一张平摊在可以透气的大眼篾笆上,篾笆用特作的梁子托住,下面用牛屎粑烧的微火慢慢薰炕,达到酥而不绵,嚼起化渣为度。喜欢吃辣味,切碎后拌上一点红油辣椒就可以了。有些饭馆喜欢将这种一尺多宽,两尺多长的火边子牛肉涂上一层辣椒红油,挂一张在门面上做招牌。看上去红艳艳,油浸浸,亮晶晶的,却还令人食欲大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