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同学,回家后一直念念不忘我做的酱油水煮花蛤。有一次,她在同学群里提及,却一下子不记得花蛤的名字,于是她在群里说:“那个‘贝壳煮水’,味道很清甜,我回家了还惦记着呢!”我回复闺蜜,“那是酱油水煮花蛤,欢迎再次来厦门品尝。”
同学们在群里一阵爆笑,都要求到厦门游玩时品尝我做的“贝壳煮水”。我向他们解释:花蛤在厦门是很常见的,价格便宜,营养丰富,新鲜美味,“同学们来厦门看我,‘贝壳煮水’一定管够。”
多年前住集美,同事的婆婆喜欢到退潮后的滩涂挖花蛤,每次同事都会提一小袋花蛤送给我,花蛤有大有小,贝壳花纹有深有浅,冬日加豆腐煮汤,夏日炒丝瓜,味道十分鲜美。
有一天,我和先生到集美,看到海边有不少人手拿铲子在挖花蛤。他们在泥沙里翻找花蛤,累了换一个姿势,蹲久了站起来伸伸腰,先生看到一位阿婆身边的小桶里已经有不少花蛤,便问道:“您这花蛤卖不?我想买一点。”
老人摇摇头,“不卖,我们自家人吃都还不够呢!”攀谈得知,老人住在附近,以前是渔民,现在早就不下海了,但有空总是忍不住到海边来挖花蛤,她说:“自己挖的花蛤才是真正的海味。”
又有老同学要来厦门出差,他笑着说要吃我做的“贝壳煮水”,我借用梁实秋先生的一句话回复: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并且亲手做一盘“贝壳煮水”。
作者
韩红霞,笔名小寒、如虹,湖北人,现居厦门。厦门市湖里区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作家协会会员。用心感受生活,用文字阐释爱,文章散见于《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西晨报》《两代人》等报刊杂志。
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