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弹的土笋冻,一副可可爱爱的样子。 图/soogif
土笋也就是沙虫,关于沙虫,《闽小记》里有载:“味甚鲜异……生于海滨,形似蚯蚓。”
沙虫如何做冻,靠的是它被熬出的胶原蛋白,将沙虫洗净泥沙,经过旺火烧后,其胶质便融化在水中,冷凝后便可成就这道凉食美味。再配上芥辣酱,清新的辣味,裹在果冻般弹嫩的土笋冻上,入口便瘫在齿颊之间。
2、海蛎煎
海蛎煎是蚵仔煎在闽南的称呼,应该算是初代的网红美食。早年间的台剧《转角遇到爱》中,出镜率极高的蚵仔煎,引出了不少人的口水。
简单一个海蛎煎,在闽南不同区域也各有不同的做法。有的煎出来是整的,有的煎出来是碎块的,有的要加大量青蒜叶,但总归有个共识是,小小的野生海蛎,也叫做珠蛎的,味道要远好过肥大的。
鲜嫩的海蛎,混以微甜的地瓜淀粉煎制,再搭配点甜辣酱,最是滑嫩无比。
海蛎煎。
3、煎蟹
煎蟹虽然“高端”(膏蟹价贵),但闽南人到了时节,总要吃它一吃来补身体。
青色膏蟹现*,对半斩块,锅底薄油,铺一点姜片,将切口朝下开煎。红膏浑厚、结实、雄壮,富含蛋白质,吃一只便饱腹感十足。
秋风起,膏蟹肥。
4、血蚶
血蚶是一种重口味食物,爱则极爱、恨则极恨,其一般产自漳州云霄。
漳州位于闽南最南边,海口有成片的红树林,水质清澈,盛产好蚶。
蚶这种贝壳类,虽深居淤泥,却通体洁白,洗净后只需用沸水一冲,便可投入酱油、辣椒、蒜头碎的腌料里浸泡。掰开一只,鲜红色的“血液”沿着手指头直往下淌,入口却是一整个大海的粗犷、豪放、腥鲜泛滥,或许这就是闽南人对于海洋味道的疯狂热爱吧。
血蚶配上辣酱。
有趣的是,血蚶是老厦门人过年必吃的彩头海物,吃完的贝壳要扔到床底下,一直到年初三都不可以打扫,皆因贝壳寓意钱财。
5、五香条
除了丰富的海鲜之外,闽南极具本地风土的特色小吃也值得推崇,五香便是一种。
“老板,一碗卤面,两条五香。” 在闽南的食肆,常听人如此点餐。
闽南的五香,并非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而是漳州石码的特产,其是用一种专门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荠、葱等,包成如春卷状,再放下油锅炸成焦黄,切成几段,蘸佐料进食,香、酥、脆、鲜,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