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如尺、寸、斤、两、个、只、条、根、副、回、次、阵、顿等。量词经常跟数词一起用,合称“数量词”。一种语言中最早产生的应该是名词和动词。随着语言的发展,为了表述的更加精确和完整(如“山上有人”和“山上有个人”,显然后者更能体现出明确的量),就要对名词和动词进行量的统计,名量词和动量词就出现了(根据数量表达的方式,可以把人类语言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单复数的,一类是属于量词的。印欧语系属于前者,汉语词类缺少用于表示数量、时间等的形态变化,因此要明确量的意义就要借助量词来实现)。
量词来源于名词。王力《汉语史稿》:“一般说来,单位词是由普遍名词演变而成的,并且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例如‘颗’的本义是‘小头’(据《说文》),后来用作单位词,就指称小而圆的东西,如‘橘’(例见上)、‘柑’(苏轼《传柑》诗‘寄与维摩三十颗’)、‘荔枝’(苏轼诗:‘日啖荔枝三百颗’)等。又如‘条’的本义是‘小枝’,就指称细长的东西(见上文)。‘块’的本义是‘土块’,就指称一般方形而有体积的东西,如说‘一块糖’。”量词除了计量作用,还有丰富的修辞作用,“一个客人”和“一位客人”,后者明显带有尊重的情感色彩,要是说“一位犯人”显然就不合适了。黄县话“兽”可临时借作量词,相当于“个”,贬义色彩就更浓了,比如:恁看恁一兽一兽嘞,除儿闯祸还能干点什么?“一个月亮”和“一钩明月”,后者似乎更加形象、生动、鲜明,让描摹更加充满意味。“暖男一个”和“暖男一枚”,相较而言,后者表述的不那么平淡,更多一点趣味。相比于普通话,方言中的量词往往更有个性,更丰富多彩,既有古代遗留的,也有区域独有的。黄县话里就有一些比较独特的量词,值得细细品味。
器物量词属于名量词,指借助有容量的器物作为计量单位的量词。不过这种器物并不是刻意制造的有标准的量具,其容量可大可小,有随意性。“槽”指盛牲畜饲料的长条形器具,如驴槽儿。“槽”可作量词,如一槽儿猪食。“屉”是竹、木等制成的器具,用来蒸食物。“屉”也可作量词,如一屉包儿。“匣”是装东西的较小的方形器具,有抽拉的盖儿,如木匣。“匣”可作量词,如一匣儿点心。“钵”指像盆而较小的器具,如小饭钵。“钵”也可作量词,如一钵儿菜。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古人就用各种真实可感的方式来体现,器物量词加名词也是表现形式之一,如用“盏茶”来形容较短的时间,乡下人少喝茶,黄县话用“一袋烟(吃袋烟)嘞工夫”来代替。
长度量词也属于名量词,是指用来计量长度、高度、深度、厚度、围度以及里程等方面的量词。长度量词有里、仞、丈、寻、常等,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标准。而以身体为度量标准的长度量词和器物量词存在同一个问题,就是个体差异导致长短不一,如“一人高”,姚明和潘长江能差出接近一米来。在黄县话里,两臂合抱的量为“一搂”,比如:这树有一搂粗。“掐儿”是拇指和另一手手指尖相对握着的数量,如一掐儿韭菜。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为“一庹(tuǒ)”,比如:这根木头有三庹长。普通话用“一拃(zhǎ)”表示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间的距离,而黄县话用“一捺(nǎ)”,比如:这个小擀杖儿有两捺长。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一指”,可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比如:母鸡有三指裆喽。一个手指头的厚度叫“一扁指”,比如:这块板儿有一扁指厚。“一胯儿”用来形容很短的距离,比如:这一胯儿距远儿你还用开车来啊。
个体量词是名量词中数量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类,表示事物性状相对独立的个体单位,主要与个体名词配合。“轱轮儿”指圆柱体的东西切成的段,如一轱轮儿甘蔗。
“箸” 和“轱轮儿”意思相近,专指切成一段一段的炸鱼或炖鱼,比如:你箝一箸儿鱼碗里;留两箸儿鱼给他。“管”用于细长圆筒形的东西,如一管钢笔。“骨节儿”指节、段,比如:磕成两骨节儿喽;剁两骨节儿下来。“节骨儿”和“骨节儿”互为逆序词,意思相同,比如:她走起道儿来腰扭成三节骨。
木贼地上枝“一”型,是一节一节插起来的,黄县话叫作“节骨草”。“印”作为量词,相当于打垄的“则儿”,专用于锅的大小,如八印锅。但这“印”具体怎么个章程,谁也说不明白,这也是奇哉怪也的事。
“行(háng)”用于成行的东西,如一行白鹭上青天。“行(xíng)”用于重叠、积累的东西,比如:理儿两行儿砖。也用于可从物体表面揭开或抹去的东西,如一行灰、一行窗户纸。“一喳儿”是极薄的一层,比如:她瘦嘞就剩儿一喳儿皮儿。“摞”用于重叠放置的东西,如一摞书。“溜儿”用于树等,相当于“行”“排”,比如:凳儿排成两溜儿。用于布、纸等,相当于 “条”,比如:把纸裁成一溜儿一溜儿嘞。“一溜手儿”就是“一窄溜儿”,比如:弄一窄溜儿布帮上。“沓儿”用于重叠起来的纸张或其他东西,如一沓儿纸。“刀”是计算纸张的单位,通常为一百张一刀纸。
黄县话里烧纸几十张三折捆好也叫“一刀”。烧纸的时候烧几张也叫“烧刀纸”。“刀”也用于一刀割下来的肉,黄县民俗,“六十六,吃闺娘一刀肉”,一刀下去有几斤算几斤。烧纸垛成垛儿捆好叫“一墩儿纸”。
“墩”也用于丛生的或几棵合在一起的植物,如一墩眉豆。“畦(读如鞋)”用于计算种在畦上的作物的数量,如一畦儿菠菜。“埯(ǎn)儿”用于点种的瓜、豆等,如一埯儿长儿果儿。“角”用于从整体划分成的角形东西,如两角长儿果儿(指未剥开的带壳的,长儿果儿仁儿要用“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