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潮菜研究会被称为美食家的“朝圣地”,会长张新民设在此处的私人家宴也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拥有一票由全国各地的老饕们组成的“粉丝团”。今天小微放大招,请出张会长,由他带大家一起领略潮州筵席的魅力!
潮菜研究会深藏于汕头广厦新城的居民区内,低调而不招摇,共有上下两层,仅有两个包厢,既是办公区域也是聚会之所,平日里,楼下喝茶、楼上品鉴,就餐需要提前预定。张新民说:“我们出版的图书、拍摄的视频,将潮汕饮食文化、历史沿革等宣传出去后,精神层面的问题解决了,后来微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这些潮汕菜品怎么做?到底是个什么味道?有‘体验’需求的人越来越多,我就打算将精品潮汕菜通过筵席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张新民沿用了潮汕宴席中的“十二菜桌”宴,共安排有十二道菜品,吃完这一餐,虽不能说遍尝潮汕美食精华,至少能对当地的经典烹饪技艺有个宏观了解和鲜活体验。
张新民
土生土长的潮汕人,美食家,自幼嗜美食、好文学,做过工人、职员和记者,著有《潮菜天下》和《潮汕味道》两本专著,现任汕头潮菜研究会会长。
下料头讲究用巧劲
对于潮菜,张新民有过一段总结:天下食物之中,居水者腥,肉攫者臊,草食者膻,而潮菜的基本法门在于,用少量的调料去除这些腥味,而又保留其本味。
给食材去除腥膻,各个菜系都有不同的手法:鲁菜讲究葱、姜、蒜及酱料的综合运用,最后再勾上芡汁、裹住味道;川菜里大量使用花椒和辣椒,有效压制了食材的腥膻气息,具体到重庆江湖菜,更是做每道菜都几乎把所有调料抓一遍……而潮汕菜,则强调少用、巧用调料达到去膻遮异、保留本味的目的,例如,先用盐水腌渍去腥、再进盐水浸煮入味的鱼饭,毫无腥气,又如,烧制猪大肠时加入几颗咸水梅,其酸咸微甜的气息能完美去除大肠的异味。
与潮菜中的去腥手法一脉相承,张新民在创新菜品时喜欢做“减法”,例如“花椒焗膏蟹”,突出的就是花椒香气,可以不必放姜蒜等料头,只加几根香葱段去腥提香即可;开胃汤只需加盐调口味,其中的酸、甜、香均为番茄、胡萝卜等食材的本味,自然鲜香。
筵席讲究四个“先后”
潮州菜上桌的顺序为:
先冷后热、先主后次、先肉后蔬、先咸后甜。此外,菜肴的浓淡、荤素也要交替搭配,中间还要安插一至两个汤菜冲和调剂,使味觉起伏、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