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所肾病专科医院专门做过蛋清干预实验,找了40个早期慢性肾病患者,半数人每天吃蛋清两只,持续两个月。
结果发现他们的尿蛋白漏出率平均下降了9%,而血肌酐水平也略有改善,虽然不算大幅逆转,但在没有药物调整的前提下,已经很不容易了。
有个男患者原本连吃豆腐都要算磷含量,结果蛋清吃了两个月,不但没影响指标,还把之前一度下滑的白蛋白水平拉了回来。
关键是,蛋清能提供的蛋白种类比较全,有赖氨酸、有蛋氨酸,这些是老年人常缺的必需氨基酸。
身体一旦有这些“砖块”,修复力、抵抗力、免疫力都会跟着上来。
很多老年人容易得肺炎、伤口不愈合、反复感冒,不光是病毒厉害,是身体“没料”了,修复不了。
蛋清这种“低负担的砖头”,进去了就是能派上用场的。
第三个变化,是更不容易被注意到的:慢性炎症水平下降。
医生解释说,这事得从CRP说起,也就是C反应蛋白,很多老年人体检单上都会查到这项指标。
它不高得吓人,但常年维持在偏高状态,身体就像在低烧、在慢性发炎。
有点关节疼、有点尿频、有点皮肤红痒,这些小毛病全可能跟这个“微炎症”有关系。
蛋清里有一组叫“抗炎肽”的成分,在实验中被证明能降低一些促炎因子的活性,尤其是TNF-α和IL-6这些老年人常年偏高的炎症信号因子。
有研究团队用蛋清水解物对老鼠进行干预,发现注射炎症刺激物后的反应明显被蛋清组抑制,表现为肝脏、肾脏、肺部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
如果换成人体,当然不能完全等量套用,但逻辑是通的——蛋清里的活性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灭火”。
有个83岁的老太太长期有“慢性咳嗽”,各种药吃不清了,做了肺部CT没啥大事,医生只说是老年人支气管敏感。
后来在营养师建议下加了蛋清,每天两个,吃了三个月,自己说咳嗽少了一半。
查血CRP指标,原来是偏高的,现在压下来了。这种看着不算“大病”的变化,其实才是决定一个老人活得扎不扎实的关键。
而且吃蛋清还有个附加好处,就是饱腹感强但热量低。很多老年人吃饭没控制,一边说想减肥,一边管不住嘴。
蛋清水煮、清蒸都行,加点黑胡椒、香葱,一点盐都不放也有味道。吃完两个,一顿饭主食自然就少吃了。
一天热量控制住了,对血糖、血脂、血压都有好处。研究表明,蛋清的“食物热效应”比等量主食高,但升糖指数极低,适合糖尿病人补充营养又不怕血糖蹿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