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口寿命表汇编(1937--1987年)》的编审和主编
一、生存人数:反映在一定的年龄别死亡率条件下人口的生命过程。从图一可见,我地区的生存人数,女性曲线的头部曲度较男性的稍大,说明女婴幼儿的存活水平不及男性。从10岁开始,直至整个生育年限,男女两条曲线比较接近,基本呈平行下滑之势,提示从少年到青壮年期,各年龄组死亡率已大为降低。曲线约在35岁处交叉,45岁以后逐渐分离并趋下降,说明随着年龄的老化,生存能力衰减。但女性的曲线下降较缓,生存能力相对强于男性。
1987年,广西全区电脑培训纪念册
每隔20岁的生存比值,说明该年龄段死亡率或反映生存能力的高低,通过表二的1、数值,可计算我地区各年龄段的生存比值(见表三)。
同一代人生存为半数时的年龄称为尚存半数年龄或半数生残年龄。我地区尚存半数年龄男性为75.7岁,女性为79.5岁(见图一)。这对预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提示必须加强老年保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死亡概率:寿命表死亡概率的高低决定了各年龄组死亡率。如图二所示,死亡概率曲线呈“V”,形。我地区0岁组死亡概率男性为0.017632,女性为0.023125,均低于同年的全国平均统计水平(男性0.034679,女性0.033724)。我地区男女性死亡概率的最小年龄组分别在“10—”岁组与“15—”组,与全国平均统计资料男女性均在“10-”岁组稍有差异。从5岁组开始,男性的死亡概率均高于同龄女性,两根曲线保持一段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