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平时为人所熟知的有传统戏曲、诗词歌赋等艺术作品,还有像殡葬文化这样的人文传承。
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中国传统的殡葬习俗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但是在这千变万化中,棺材这一殡葬用品跨越千年的保留了下来。
棺材也称灵柩,并且作为整个殡葬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装载着遗体的这个箱子有着非常多的讲究。
不仅是从材质上分为柏木、松木、楠木、桐木五种常见木材,还有铜棺、石棺等材质的灵柩。
但棺材造型并不是简单的长方形盒子,造型设计上棺材是非常有讲究的。
无论逝者生前是什么身份、以什么规格进行下葬、用什么材质的灵柩,
所有棺材必须都是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就算是一品大臣在这一点上也和平民百姓是一样的。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棺材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上古时期,人们是没有将人身埋葬进土地的习俗的。
人死后直接丢到山野之中任由野兽啃食,甚至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人的尸首就是食物。
这个阶段的人类就如同还未吃下智慧果的亚当和夏娃,全然没有任何当下人类社会所讲究的礼仪道德。
随着人类生产力劳动力的发展,食物供应也渐渐充足,啃食逝者尸体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情也逐渐淡出人类视野。
镰仓实而知礼节,吃饱饭的人们有能力思考人死后尸首如何处理。
他们觉得把尸首直接丢到野外任由野兽啃食不太合适,于是开始对逝者进行简单埋葬。
但作为殡葬中必备的棺材还没有产生。
直到树干棺材的出现,人们把粗细足够将一个人类装进去的大树砍下来,再从把树干掏空,将逝者放入其中,殡葬文化开始出现。
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殡葬之中又加入了代表阶级身份的内容,仪式上也变得更加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