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蓝根-饮片 >
药理作用板蓝根,别名包括大青根、蓝靛根、靛青根等。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主治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中药大辞典》言且能:“清热,解毒,凉血。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充分肯定了它广泛的效用。
目前,从板蓝根中分离出的化合物较多,主要可概况为生物碱、有机酸、蒽醌、黄酮、苯丙素、甾醇、芥子油苷、核苷及其代谢产物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菌、抗病毒、抗炎、抗癌、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临床将其应用在治疗细菌性流行性感冒、腮腺炎、呼吸系统综合征等病症中,其对于葡萄球菌属、甲型链球菌属以及流感杆菌属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板蓝根具有广谱抗菌特性,其药材内所含有的色胺酮、吲哚衍生物等发挥了抗菌效果,能够对腮腺炎、流感、乙脑等多种病毒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
入药选方
1、治流行性感冒
① 方一(《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组成:板蓝根30g,羌活15g。
方法: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
方解:羌活气味雄浑,性格张扬,在人体内能降能升,善于奔走。其性味辛苦温。入膀胱、肾经。是有名的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药,解表力佳,长于祛风寒,治乱窜之风引起的头痛、风湿关节痛等症。尤其是头痛要药。
② 方二(《湖北中草药志)
组成:大青叶、板蓝根各30g,薄荷6g。
方法:煎水,当茶饮。
方解:大青叶和板蓝根是同株植物叶和根的关系。大寒兼苦,能解散邪热。时行热毒,头痛大热口疮,均是对症良药。薄荷辛凉,是发汗解热药,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二药与板蓝根均可治流行性感冒,合用有强力效果。
2、治肝炎(《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板蓝根30g。水煎服。
3、治肝硬化(《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组成:板蓝根30g,茵陈12g,郁金6g,苡米9g。
方法:水煎服。
方解:肝硬化的病因,与心情不舒,饮酒过多,感染虫毒,以及黄疸、胁痛迁延不愈有关。病位在肝脾肾。病机特点是肝脾肾功能受损,气血水代谢失常,属本虚标实之证。茵陈清湿热,除水肿,利胆腿黄。郁金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苡米健脾渗湿,消水肿。三味与清热解毒的板蓝根合用,共同除水利湿,行气化瘀,助水液代谢正常,治肝硬化之标症。若补本虚,需加味。
4、板蓝根外用
《分类草药性》载:板蓝根“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
成方制剂1、复方板蓝根颗粒
成分:板蓝根、大青叶。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克,一日3次。
2、连花清瘟胶囊
成分: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
功能主治: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3、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成分:蒲公英、地丁、板蓝根、黄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如有沉淀,摇匀后服用。
温馨提示
板蓝根并非万能神药,“是药三分毒”,板蓝根虽毒副作用较小,但如果不辨证长期服用或过量滥用,也会产生不良反应。板蓝根及其制剂都有它的适用范围,科学、合理、安全用药,才能有效避免对机体造成伤害。
板蓝根性质比较寒凉,阳气虚弱及脾胃虚寒、大便不成形者慎用。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叶颖霞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