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姜播种
由于生姜发芽较慢出苗期长,在肥料沟施后要浇一次透底水,但浇水量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播种操作。播种时,选择晴天,按20厘米左右的株距将姜种摆放,在姜种的摆放上也是很有讲究的,为了便于后期扒老姜,播种时将姜种压入土中,让姜芽与土面相平,并保持姜芽的方向一致。
摆放好种姜后,为防止晒芽,应立即覆盖细土,覆土厚度为4~5厘米左右为宜,覆土后趁着土壤湿润,抓紧喷施除草剂,除草剂可选择乙草胺或扑草净等,喷药时要倒退操作,将地面喷湿即可,然后起小拱覆盖地膜,待幼芽出土与地膜接触后,打孔引苗出膜。
温馨提示:为了提高单株生姜的产量和品质,推荐姜农宽行稀植,即生姜的亩种株数控制在5000~5500株左右,行距控制在60~70厘米,株距不小于20厘米。
4、生姜播种后的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
生姜根系浅不耐干旱,需要常浇水;同时又不耐涝,浇水过多容易引发姜瘟病等病害,因此合理的水分管理就非常重要。
- 发芽期:当出苗率达到70%时,及时浇第一水,浇水后进行中耕保墒,是否浇第二水根据土壤墒情确定。
- 幼苗期:苗期应小水勤浇,浇后及时划锄保墒,浇水时间最好在早晨进行,这样水温和地温比较相近。
- 旺盛生长期:一般立秋后,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生姜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都需要大量的水分,一般需要5~7天浇1次水;同时,这一时期雨水较多,要特别注意排涝,防止因积水而使得姜块腐烂。最后一次浇水时间是在采收前4天左右,这样收获的姜块带有潮湿的泥土,有利于生姜的储存。
(2)追肥管理
生姜的生育期较长,达到135~150天,属于极耐肥作物,所以,除了施足基肥外,应根据生姜的生长需要,进行多次追肥。
发芽期:发芽期主要消耗姜种内的养分,一般不需要进行额外追肥。
幼苗期:虽然幼苗期对养分消耗较少,但由于生长期较长,为了达到壮苗的目的,在苗长至30厘米左右,追“壮苗肥”,可每亩使用粪肥500公斤,加水5~6倍浇灌,或随水冲施尿素10公斤或硫酸铵20公斤左右。
旺盛生长期:一般在7月底~8月初,在拆地膜时进行第二次追肥促进根茎膨大,我们姜农称为“大追肥或转折肥”。为了保证肥效,在距植株15厘米左右位置开深沟,施肥后覆土封沟培垄,使得原来的定植沟变为垄,垄变为沟,然后浇透水。亩施饼肥75公斤、尿素30公斤、硫酸钾10公斤、硫酸锌0.5公斤及硼砂0.25公斤。需要注意的是应根据植株生长势,适当增施或减施,以免出现徒长。
根茎迅速膨大期:当姜苗有7个左右分枝时,一般在9月中旬左右,生长逐渐由营养生长(茎叶)向生殖生长(根茎)转移,进行第三次追肥“补充肥”。亩施硫酸铵10~15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或复合肥25公斤,可随水冲施也可在垄下小沟施入,施肥时仍应视苗情施肥,以免茎叶徒长,影响有机营养积累。
(3)遮阴处理
生姜怕阳光直射但散射光对其生长有利,因此,露地栽培在苗长至15厘米以后,此时的气温基本上已经达到25℃以上,因此必须要采用遮阴处理,不管采取哪种栽培方式,一般均需要对姜苗遮光65%左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姜苗处在“花荫”的状态之下。入秋后,当气温下降至25℃以后,可拆除遮阴物。
(4)重视中耕除草、培土
农谚说“九锄棉花,十锄姜”,可见中耕除草的重要性。一般结合浇水、施肥等,每月应中耕1~2次,由于生姜是浅根系作物,中耕应浅耕。
姜块膨大需要黑暗、疏松的土壤环境,为防止姜块外漏,应分多次进行培土,一般培土次数不少于3次。
(5)主要病虫害防治
生姜病虫害较少,最常见的是姜瘟病和螟虫。
姜瘟病:重视轮作和田块排水,发病后及时拔掉中心病株,并在周围撒石灰进行消毒,及时用代森铵等药剂喷雾防治。
螟虫:螟虫危害生姜初期,叶片会因失水而卷曲出现枯心苗,可将苗茎割除并带出田间烧毁;在虫卵孵化高峰期,可叶面喷施甲维盐、敌*死等药剂进行防治,也可将药剂注入地上茎的虫口进行害虫的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