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为何不能人工繁殖,瓯江江豚怎么来的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05-08 19:34:13

长江江豚的离去无不令人痛心。过度的渔业活动、长江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长江水环境污染等因素,都是导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长江江豚属于长江中的顶级消费者,作为长江的“旗舰物种”,更是长江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其种群数量迅速下降让人们意识到不得不行动起来,不止为了避免重蹈白鱀豚功能性灭绝的惨剧,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保护

保护长江江豚的行动,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我国提出了保护长江江豚的3种主要措施, 即迁地保护、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

江豚为何不能人工繁殖,瓯江江豚怎么来的(13)

©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迁地保护是将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移到它们的自然环境之外进行保护。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梅志刚博士介绍,在白鱀豚濒临灭绝的时候,中科院水生所的陈佩熏等科学家便提出了原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相结合的手段。

80年代的白鱀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必须立即开展“保种”行动,科学家们在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支撑的环境下,白手起家谋划针对白鱀豚的迁地保护理论和方法,选择了自然环境与长江相似但较少人类活动的长江天鹅洲故道为基地,由于长江江豚和白鱀豚生活环境相似,被选来“试试水”。

但是由于白鱀豚种群已经相当稀少,天鹅湾故道没能留住它们,而此时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也不容乐观,因此成了新的保护对象,自此我国便开启了长江江豚的保护之路。

江豚为何不能人工繁殖,瓯江江豚怎么来的(14)

© 何鑫

而就地保护是在动物的原有栖息地中开展保护,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努力恢复其自然环境和重要栖息地, 这也是长江江豚保护的根本和优先对策。我国已经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建立了8个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为延缓长江江豚自然种群衰退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6年,南京浦口区土生土长的渔民杨金龙开始了“弃渔保豚”的工作。“小时候我们全家都生活在江上,成年了我也以打渔为生。”杨金龙回忆,为了保护长江生态,浦口区启动了滨江岸线的复绿行动,他和其他100多位渔民从此弃渔上岸。像杨金龙这样的巡护员,每天都与渔政的执法人员一起,进行例行的出湖巡护。

除了排查和打击非法捕鱼,同时记录和观测该段江面上江豚出现的时间、数量、活动规律及周边人类和船只活动情况。这种让渔民参与巡护的方式,既能完成转业安置,又能打击非法捕捞。2020年,随着长江干流开启十年禁渔,在当时试点洞庭湖、鄱阳湖及何王庙保护区等地之外,又有大批保护区开始尝试这种保护策略。

江豚为何不能人工繁殖,瓯江江豚怎么来的(15)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资深水生濒危动物研究保护专家王丁认为,长江江豚的保护拐点在2012年。2012年长江江豚考察结果发现,洞庭湖、鄱阳湖长江江豚的数量分别只有90头、450头,长江干流的江豚数量只有500头左右。

当年,全国陆续成立几十家保护江豚的公益组织,政府机构出台了江豚保护计划,都直接推动了社会对江豚保护的认识。在2017年对宜昌到上海段的普查中发现,其江豚数量与2012年保持差不多水平。虽然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没有提升,但基本遏制住了种群快速下降的趋势。

江豚为何不能人工繁殖,瓯江江豚怎么来的(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