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意味着万物开始复苏。但专家表示,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从气象角度看,立春不等于入春 。
二十四节气称之为节气令,本质上是太阳历,反映的就是太阳对于大地日照的冷暖强度的变化。如果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个等分的话,“立春”这一天就是春天的开始。
但春天在气象学上的定义,是指连续5天滑动日平均气温达到10摄氏度以上,第一天就是入春日。这个气象学上的标准是从气温上来说,跟历法的角度是不太一样的。华北地区入春一般要等到4月份前后。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在人们的意念之中,其实有三个春天。一是天文层面的春,二是农耕层面的春,三是气候层面的春(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10℃)。二十四节气所设定的是四季均等的季节框架。立春开始,是天文意义上的春。立春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寒冷的冬季,冷空气依然活跃,寒潮、大风、暴雪依然是天气舞台的主角。但即便如此,对中国人来讲,立春仍是一个可寄予希望的节气。春为岁首,立,始建也,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它是春天的前奏,亦是大地的初心。
民间有“年前立春过年暖,过年立春二月寒”,是否有科学依据?专家表示,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说大体是正确的。气温方面,立春过后基本上就是节节攀升的长期趋势。根据数据显示,立春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大寒节气上升2.6摄氏度,当立春在春节前出现,过年期间就会相对暖和一些。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