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蜂蜜从汉朝就已经是士族们的奢侈饮品。唐宋元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兴旺,蜂蜜的应用也得以拓展推广。在我国,蜂蜜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2020年中国蜂蜜产量为45.8万吨,表观需求量为33万吨,蜂蜜市场稳定发展,如今,“蜂二代”换了玩法,把蜂蜜卖出了父辈们不曾想过的成绩。
2014年,张宁从城市回到了蒙阴县黄土山村,与姐姐一起试图通过互联网把父母辛苦得来的蜂蜜卖个好价钱。
结缘蜂蜜1996年在蒙阴县东儒来村出生的张宁,从小就与嗡嗡作响的蜜蜂为伴,父亲在张宁出生前就开始养殖蜜蜂。她和姐姐的名字中,分别带有“晴”和 “宁”,正是父母作为养蜂人对天气晴朗和生活安宁的真挚期盼。
养蜂,是一份看似甜蜜实则辛苦的职业,大半生都在追逐花期,哪里花开去往哪里。经常需要跨过大江南北,一般国内养蜂人都是从云贵经鄂豫直达辽宁,一年中一直在奔波,跟着花期随时协调,协助授粉,追花逐蜜。蜂蜜甘甜的背后,不止有蜜蜂的勤劳,还有养蜂人的辛苦。
在张宁的记忆中,她经历过许多美丽的风景,却从不曾驻足欣赏,她说:“没上小学之前,我和姐姐就一直跟着父母四处养蜂,当时年龄小,也体会不到辛苦,就是觉得很新奇。”
那时,张宁一家在三四月份油菜花开时来到南方,再跟着花开的脚步一路向北,最远可到达东北三省。在鸟鸣蜂吟中,一家人始终不停转场,一年能奔波300天,辗转几万公里,几乎跑遍大半个中国。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个个彩色的蜂箱内,一只只小蜜蜂辛勤的震动着翅膀,飞进飞出,嗡嗡嘤嘤,蜂箱里面全是晶莹剔透的蜂蜜……
但那时候,一家人聚少离多,收入也不稳定,靠天吃饭,也是因为这段成长经历,让张宁萌生了“以后全家人要在一起养蜂”的梦想。如果一家人能在一起养蜂,是不是就能长久陪伴,一起看如雪白的五月洋槐花海?
梦想还只是梦想,儿时张宁还没有什么办法实现自己的梦,只能跟着父亲四处追花,如无根浮萍,四海漂泊,有时候被蜂蛰得麻木,就躺在帐篷里养着,没有水电,就只能自娱自乐。
到了张宁八岁时,为了接受教育,她离开父母回到了蒙阴老家,和大自己7岁的姐姐一起上学,虽然得以跟同学们一起受教育,但是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少了,不想聚少离多的梦想,开始在心里发芽,直到有一天,彻底开花结果。
到了上高中的时候,张宁开始为家里分担压力:爸爸多卖掉一点蜂蜜产品,家里收入就能好一点,未来就能有钱,有钱就能常在一起。或许就是这种朴素的观念,为了帮父亲减轻负担,张宁开始在同学间帮爸爸卖蜂蜜和蜂蜜唇膏,不仅有了生活费的来源,也扩充了朋友圈。毕竟自己从小看到大,吃到大,用到大,品质肯定没问题。
同时,她也和姐姐一起在网络论坛上分享蜂蜜产品以及相关知识,不知不觉就积累了不少的粉丝。用张宁的话说:“那时候在学校里,提我的名字别人可能不知道,但是一说那个卖蜂蜜唇膏的,全校都知道。”
借助网络的力量,她卖的蜂蜜渐有起色。而很快,她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舞台。
专注养蜂“父母这代人,有两个极端,要么会养蜂却不会卖蜜,要么是会卖蜜却养不好蜂。”张宁的销售天赋早在上学时就体现了出来,依托当时互联网电商的风口,张宁靠家里的蜂产品不仅赚到学费,还有了同龄人中不多见的收入。
本来,在大学之后,张宁想留在大城市工作,但想到家中的老父亲,她还是选择回老家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全家人一起养蜂。
2014年,张宁的父亲与姐姐就在蒙阴老家方山脚下包了一块六十亩的荒地,同年投资300万元注册了山东采华之滋蜂业有限公司,开始进行本地化运营。
2017年,一家人建设标准化蜂蜜加工无尘化车间,蜂产品冷库等拔地而起,良好的环境与严格的养殖标准,使得“采华之滋”出产的蜂蜜质量非常好:波美度达到40-43之间(波美度43是好蜂蜜顶级标准),含水量远远低于20%的标准,每100g蜂蜜含有60g以上的果糖和葡萄糖,营养价值丰富。
但张宁却并不止步于此,她在校期间,通过对周围消费者的观察,发现大家对蜂蜜衍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她开始思考蜂蜜衍生品研发的可行性。之后,张宁回家跟父亲姐姐一起,陆续开发出了一系列蜂蜜衍生品——天然蜂蜜面膜、可以吃的蜂蜜润唇膏、蜂蜜手工皂、蜂蜜遇上花—玫瑰花冠茶、蜂胶牙膏等等,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与政府的支持,也使得采华之滋由单一的蜂蜜生产公司,成为一个包含蜂蜜全产业链的综合型公司。
2019年,张宁回到了蒙阴,家人团聚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努力,这也正是张宁小时候的梦想。
蜂群中清洁、哺育、守卫等不同“工种”分工明确,张宁回归家乡之后,也对自己进行了明确定位。“父亲负责养蜂,姐姐负责整体方向的把控,我负责销售,全家人在一起经营着这份甜蜜事业,再也不用四处奔波了。”父母承包的百亩荒山,在她和姐姐打理之下,种上花植满绿,打造成了一个生态蜂园、蜂文化基地。随着产业的扩大,他们也带动了周边蜂农的就业和增收。
用她的话来说:“选择了乡村不意味着躺平,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继续奋斗。”
到现在,蒙阴县全县蜜蜂存养量约为5.8万群,其中中华蜜蜂约2万余群,各类蜂产品总产量约1750吨,蜂业年产值达到3.23亿元。而张宁一家的公司除精品蜂蜜以及蜂产品外,也在养蜂浪潮中同步销售的蜂蜜衍生品达到三十余种,拥有蜜蜂300余箱,公司估值达到了3000万元。
从承包的百亩荒山,到当地生产的纯蜂蜜及其系列衍生品,再到全国发展的千余个代理商,张宁曾经的梦想得以实现,她也带着父亲去了很多地方,这次,一家人不再“追花”,而是静静驻足,欣赏风景。
展望未来“下一步我们主要想向‘研学 文旅’的模式发展,让我们的基地具有景区的属性,让更多人能了解到我们的品牌。”张宁表示:“明年我们会尝试开放一些旅游活动,让游客一天以内饮食、参观、游玩都在基地内进行,后续我们还会推出两天一夜的周期性研学游。”
未来随着产业化深入,这座位于蒙阴水源保护区、绿水青山、环境优美的养蜂基地,还会有更好的一番新“蜂景”。
参考资料:
[1]凤凰网山东:沂蒙山里的甜蜜事业,让他们泛起蒙阴乡村振兴人才星光
[2]大众网: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㉙:95后女孩当“新农人” 绿水青山酿“甜蜜事业”
[3]大众日报:想让全家在一起养蜂的女孩梦想成真了!95后“追花人”酿出甜蜜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