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06-16 12:13:33

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5)

(1)简述该岛的气候特征,并分析 12 月~次年 3 月降水较多的原因。(6 分) (2)描述该岛的地形特征。(6 分)

(3)游客在该岛旅游,发现该岛某地质景观众多,分析该地质景观的形成原因。(4 分)

咖啡是世界上重要的饮料之一,通常种植在易排水地区。该岛盛产咖啡,主要出口英国等欧洲国家。

(4)分析该岛发展咖啡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3 分)

据统计, 2010 年该岛所在国家人口已达 2.35 亿,为全世界第四人口大国,该岛人口已超过 1.21 亿人。......

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6)

(5)据图 7 简述该国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图中所示“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国所造成的影响。(6 分)

答案:(1)全年高温( 26℃以上);(1 分)降水量丰富( 2000mm左右);(1 分)有明显的干湿季。(1 分) 12 月到次年 3 月太阳直射点南移,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2 分)气流在该岛附近辐合上升, (1 分),降水丰富。

(2)该岛以山地、丘陵为主;(2 分)平原分布在北部及沿海地区;(2 分)地势西北部最高。(2 分)

(3)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2 分)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形成火山。(2 分)

(4)处于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1 分)山地丘陵地形,易于排水;(1 分)地质史上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灰深厚,土壤肥沃。(1 分)(5)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幅度减小。(2 分)有利影响:青

少年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2 分)不利影响: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对住房、就业、交通、资源及环境等造成较大压力。(2 分)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形成城市风,产生热岛雨岛效益;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城区河流径流变化大,因富营养化水质变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是脆弱的生态系统;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

B.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用地比重下降, 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乡村景观转变为城镇景观;人口规模增大, 人口密集, 非农业人口多;经济开放程度高;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发达(逐渐完善) ;受教育程度高,文化素质高;地域联系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城市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环境改善和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大量高新技术人才;加快城市化速度,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4原因分析、条件评价类

原因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

➤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分析、评价类设问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工程建设(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为切入点,要求分析或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工农业生产、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大型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常见的设问形式有“分析某地发展××工(农)业的区位条件(优势)”“从××角度评价××区位条件”“结合××因素评价××的发展条件”“简要评价××对××的影响”“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分析”等。

➤ 在解答该类试题时:

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明确是评价利还是评价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该从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等;

➤ 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①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

②要从多角度分析,如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

③注意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除此之外,解答分析、评价类设问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材料信息,合理迁移相关地理原理、规律,组织答案时一定要突出“关键词”,因为“关键词”就是得分点。

要点精讲

命题人话命题特点

阅卷人说失分盲区

考察方式

一般以区域热点或社会热点材料为命题素材,通过材料考查考生迁移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论证一些工程建设、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等带来的意义、作用及产生的有利影响等。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2.答案过空,不靠材料。

3.条理性差,逻辑混乱。

设问形式

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简述……对……的作用”等。

难度分值

难度中等。分值一般为6~8分。

意义作用类试题的“审图、分析、巧作答”三步法

第一步,审图文获取关键信息

细读图文材料,从文字信息中获取有关意义作用类的关键语言,准确获取相关地理要素的位置、分布等空间信息,明确其分析主体与内容。

第二步,瞄准要素主体进行归类分析

(1)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2)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

第三步,巧作答

结合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准确切入,把握关键词,合理运用地理学科语言,简洁明了地进行答案组织。注意要善于从题干文字中寻求答题语言。

答题术语

类型

答题要素

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的水平衡;②调节不同地区间的热量;③使陆地水不断更新;④海陆间联系的纽带;⑤塑造地表形态

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形成矿产资源;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地理界线的意义

如秦岭—淮河是我国1月0 ℃等温线通过的地区,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等

修建交通线的意义

①有利于沿线地区资源开发,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②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联系;③增强民族团结;④巩固国防;⑤合理布局交通网等

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①拉动经济发展;②扩大就业;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④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①对输出区域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经济收入、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意义重大;②对输入区域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社会进步等方面意义重大

产业发展的意义

①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②社会:增加就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③生态:生态环境改善,减轻水土流失、荒漠化、洪灾等

典型剖析

[2017·天津文综,14(3),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7)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6分)

【阅卷抽样】

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