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06-16 12:13:33

【阅卷点评】

该答案思维清晰,构建完整的思维链:铁路网完善——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促进旅游业发展——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可得满分6分。答题时如能再从铁路网建设对促进旅游设施的建设和保护的角度补充说明,答案更完整,以保证不失分。

答案 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对点精练

(2019·河南郑州模拟)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读“一带一路”战略示意图及泉州、雅典降水日数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9)

(1)自然环境差异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重要原因。试比较泉州、雅典两地的降水日数季节差异及其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2)试从地理角度说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我国为了加大与中亚各国的来往,将继续大力兴建铁路。分析我国与中亚地区大力发展铁路运输的原因。

解析 第(1)题,根据泉州、雅典降水日数柱状图中不同月份降水日数可以判断两地的降水日数季节差异。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直接表现在降水量多少影响农作物生长状况,降水量多少影响光热资源、昼夜温差,进而影响水果等作物糖分的积累程度。第(2)题,有利影响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就业、区际联系、民族团结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要考虑到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再结合铁路运输的优点进行分析。

答案 (1)泉州降水日数夏季明显多于雅典,冬季略少于雅典。泉州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雅典夏季降水少,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等作物的优良品质的形成(水果等作物糖分积累多)。

(2)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带动就业;能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促进商贸业与旅游业等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3)中亚深居内陆,(气候、地形等)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域广,运距长;经济发展快,运输需求量大;铁路运输量较大,运费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连续性好,速度较快,安全性、稳定性好;科技的进步是保障条件。


综合题技法专练——意义作用类

1.(2019·广东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十几年来,亚马孙河流域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水坝,产生足够大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型水电站。图1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2示意亚马孙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10)

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11)

(1)简述亚马孙河流域降水特征及其对发电量产生的影响。(6分)

(2)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2.(2019·河南郑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位置见图Ⅰ)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每年从这里进入龙羊峡库区的流沙达3 131万立方米。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并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光伏产业园,随着光伏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的并网发电,该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能源基地。光伏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地面热力平衡和地表覆盖状况,促进了塔拉滩地区的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呈明显减缓趋势。同时,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和园区灾害风险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