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生产大国:巴西
中国大豆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就出现在良种上。大家都知道,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和核心竞争力,有了好种子才能获得高产量,大豆也不例外。
那么,国内的大豆在育种上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
第一,育种技术落后。国内目前主流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而发达国家早已进入了“生物技术和大数据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时代,时间短,效率高,成本还很低。这种技术上的“卡脖子”也使得国内的育种效率大打折扣,是一个不小的瓶颈。
第二,传统育种速度慢,时间成本高。如果按照传统的育种方法,培育出一个大豆品种至少需要10年时间,很多育种企业都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育种,积极性普遍不高(育种缺乏动力)。
第三,优质良种的推广严重滞后。《经济参考报》曾指出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国内的大豆新品种不断推出,但另一方面,我国大豆的平均产量依然很低。
问题出在哪里呢?这主要是因为研发的新品种并没有及时推广,新品种也没有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也没有跟上,这就导致了新品种的推广严重滞后。
大豆
在良种的推广方面,还有一个限制性因素:环境条件。
大豆属于光温敏感作物,环境一旦变化,产量必然会受到影响。我国幅员辽阔,生境众多,各地气候不一,良种难以实现跨区域推广。再者,各地区的耕作制度不统一,无法与高产豆种相配套,同样难以实现高产稳产。
总结近年来,美国大豆的平均亩产量维持在400~500斤,最高亩产量超过1300斤。而在国内,近几年大豆的平均亩产量仅有200~300斤,在黑龙江等地的高产田块中,大豆的亩产量能进一步提高到500~600斤。在2019年,新疆试验田的大豆还创下了894.94斤的亩产,这也是我国目前最高的大豆亩产纪录。
无论是平均产量还是最高产量,中国都与美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其中既有环境因素的制约,也有种植模式和大豆良种的原因。其实国内的一些大豆良种,创下的亩产并不比美国转基因大豆的平均亩产低,但想要进一步推广还存在着很大阻力,这也是将来的目标所在。
关于中美大豆之间的差距,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