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不平的果皮还会带来两个问题,其一是缝隙间容易积累脏物和病原菌,其二是较大的表面积会加速水分的蒸发。
总得来说龙眼果皮的特殊结构,使它的保护作用并不是那么明显,因此龙眼果实被采收后,果皮很容易发生褐变,降低其商品性。
疏松排列的细胞、积累细菌的缝隙、较少的蜡质层和不连续的栓 质层,满足了微生物的生存条件,给了侵入果实的机会,从而加速了龙眼果肉的失水变质。
而除果皮这一影响因素外,以下这三种因素也是造成龙眼不耐储存的重要原因。
- 第一,龙眼的采收季节外界环境温度较高,而研究发现当环节环境温度大于25℃时,龙眼的呼吸作用较强,消耗营养的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加速龙眼果肉的变质。
- 第二,龙眼果肉的糖酸比较高,属于低酸高糖水果,较低的酸含量,会破坏维生素的结构,缩短果实的储存寿命。
- 第三,龙眼在储存阶段,其果肉还会发生自溶现象,龙眼果实采收后其含有的降解酶活性会增强,降解酶会导致果肉细胞自溶,发生自溶的细胞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进而腐烂变质。
不耐储存的龙眼,只能把鲜嫩多汁留在南方,只给北方送去一句“早生贵子”,如此这般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局。
龙眼产业要发展,“鲜嫩多汁”要更多地送往北方龙眼树为我国南方的特有树种,原产于我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当前规模栽培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龙眼面积最大的国家,据FAO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龙眼的栽培面积约在470万亩左右,2020年国内龙眼总产量在200万吨以上,体量相当庞大。
据广西龙眼协会称,90%的龙眼鲜果都在南方市场销售,南方鲜果市场已多年出现龙眼过剩的局面,看看今年龙眼的价格,大家就明白了。
可能有朋友会说龙眼变桂圆,一样能卖一个好的价格,产业照样能发展,农民依旧能有个好收益,但事实并非如此。
关于这一个问题,我不讲得过细,聊两点供大家参考
其一,龙眼一旦要走加工这条路,从事种植的农民朋友就会完全丧失定价权,我举个我见到的例子,某地一大型龙眼加工企业,两天不收货,当地的龙眼收购价格就开始下跌,别管是否有意压价,反正果子熟了不等人。
其二,就要聊聊龙眼的第二大生产国泰国,我国是泰国龙眼的主要进口国,相对于国产龙眼来说,泰国龙眼具有较高的价格优势,大规模上市时,其收购价格也就是国产龙眼的50%——70%左右,因此我国的桂圆加工厂,更钟情于泰国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