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梯田能种植什么经济作物,陕北梯田种植什么农作物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1-24 06:28:53

“一碗水,半碗沙”曾是黄河的真实写照。

地处黄河中游的陕西,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是黄河水土保持和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

上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主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1年宣传活动在陕西进行。在启动座谈会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小燕介绍,经过多年治理,陕西省黄河流域实现由黄变绿,如今植被覆盖度达到60.68%,年均入黄泥沙量从2000年之前的8亿多吨降至2.7亿吨。

7月22日至23日,南都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赴延安市宜川、延川、吴起三县,二十年多来,这三地通过植树、建淤地坝、退耕还林等措施,有效治理了当地水土流失状况,成为陕西省的生态环境保护样本。

陕北梯田能种植什么经济作物,陕北梯田种植什么农作物(1)

植树造林:在悬崖峭壁造林

“二、三十年前,这里满眼都是荒山,也就是你们印象中的黄土高原的样子,一到大风天,黄沙漫天,一到雨天,流失的黄土源源不断输入黄河……”延安市宜川县副县长曹红星这样形容曾经的宜川。

二十年来,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大林业工程”,宜川县累计完成各类营造林150万亩,实施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519.3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9.6%、林木绿化率达到75.3%、年入黄河泥沙量大大缩减。

近年来,秦晋峡谷是宜川县的重点绿化区域。该地区山势陡峭、土层浅薄、土壤贫瘠、风力较大、降水较少、兔害严重,造林条件困难。

宜川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出一套“砌垒石坑、回填客土、栽植大苗、引水浇灌”的造林方式,突破了石质山地无法实施人工造林的局限。

7月22日,南都记者在宜川县秦晋峡谷椿树峁石坑客土造林示范点探访悬崖造林现场。

县林业局副局长郝云峰介绍,通过“砌垒石坑”,解决了35度斜坡留不住土的问题;“回填客土”是指植树所用的土从周围或别处调配,解决了峭壁土层浅薄的问题,同时在填土过程中加入肥料,改善贫瘠的土壤;“栽植大苗”是指栽种一米五以上的大苗,避免矮小的树苗被野兔吃光;“深栽深埋”可以确保树苗经受住大风;“引水浇灌”则是为了应对当地干旱的气候。

然而在陡峭的山地种植树木并非易事,已经从事植树十余年的专业造林队队长王小红在采访中提到,在悬崖植树需要把人和树都用绳子吊至植树点,有时高度会达到十多米。如今,宜川县已经有8支专业造林队,他们掌握技术,经验丰富,成为当地绿化的“主力军”。

陕北梯田能种植什么经济作物,陕北梯田种植什么农作物(2)

造林工人在悬崖植树。 宜川县林业局供图

除了应用造林关键技术,宜川县还从财政政策和管理办法方面对绿化工作给予支持和引导。

据介绍,县委、县政府把秦晋峡谷绿化纳入“五年规划”和考核指标,每年拿出财政收入20%以上的资金用于重点区域绿化;在资金兑付上,第一年完成工程主体任务兑付50%资金,第二年完成补植兑付总资金量的30%资金,第三年验收合格后兑付剩余20%资金。通过严格管理资金,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在管理方面则采取“四个一”办法,即“一个标段,一名领导、一名监理、一名技术员”。由此层层落实责任,实行设计、施工、验收终身负责制,跟踪监管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责任倒查。对整地、苗木质量、栽植逐项验收,整地质量不过关或者苗木质量不达标,不准栽植,栽植质量不过关立即返工。

自2012年以来,宜川县累计投入1.7亿元,完成石坑客土大苗造林3.5万亩,公路绿化40公里,基本实现了壶口瀑布景区周边山体、核心段公路和旅游沿线直观坡面的全面绿化。

采访结束后,郝云峰在手机中找到自己今年7月份拍摄的黄河,感慨称:“别说你们,我都不敢相信黄河水变得这么清了。”

陕北梯田能种植什么经济作物,陕北梯田种植什么农作物(3)

宜川县同一地点二十年前后对比图。 宜川县供图

淤地坝:成百姓的“粮囤子”“钱袋子”

延安市延川县地处陕北黄土丘陵残塬沟壑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5%以上,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区域。

近年来,延川县为改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坝系建设、退耕还林等重点项目。其中,淤地坝被认为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关键措施。

淤地坝将携带泥沙的河水拦截,等待泥沙沉积后,把清水引入河道。沉积的泥沙逐年增多,变成了人造小平原,被称为坝地。坝地由小流域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土层淤积而成,含有大量的牲畜粪便、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抗旱能力强,是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试验站实测资料,坝地土壤含水量是坡耕地的1.86倍。据调查,坝地粮食产量是梯田的2至3倍,是坡耕地的5至8倍,1亩坝地可促进5到10亩坡耕地退耕。

这样,淤地坝不仅从源头上封堵了向黄河下游输送泥沙的通道,还增加了农田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淤地坝因此被群众称为“粮囤子”“钱袋子”“聚宝盆”。

在延川县马家湾大型淤地坝,站在高达三十米的坝顶,南都记者看到坝地里种植着大片玉米,不远处的小山坡上则是退耕之后栽种的生态林。

陕北梯田能种植什么经济作物,陕北梯田种植什么农作物(4)

马家湾大型淤地坝的坝地上种植着玉米 。 南都见习记者宋凌燕 摄

据延川县水土保持队队长任宏祥介绍,目前,该坝已经拦截泥沙650万方,大概可减少黄河下游清淤费6500万元;在可耕种的830亩坝地里,亩产玉米800kg,年种植收入可达200万元。

据了解,截至目前,延川县累计建成淤地坝1825座,其中骨干坝35座,中型坝129座,小型坝1661座,控制流域面积1297km²,其中拦泥库容12575万m³。目前全县人均基本农田1.46亩。

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20年由黄变绿

吴起县被称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这里是全国退耕还林开始较早的县份,并且退耕速度快、面积大,群众得到实惠多。

据统计,与1997年相比,目前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由8.4%提高到20.3%,林草覆盖度由19.2%提高到72.9%。土壤年侵蚀模数由1997年的每平方公里1.53万吨下降到目前的0.5万吨。

绿化面积增加后,当地的环境也改善了。降雨量逐年增多,干旱、暴雨、冰雹、霜冻、山洪、滑塌等自然灾害和扬沙天气明显减少,生态自然修复的能力显著增强,多年罕见的飞禽走兽重新显现,良好的生态链正在形成。

陕北梯田能种植什么经济作物,陕北梯田种植什么农作物(5)

吴起县薛岔乡南沟流域同一地点造林前后对比,分别拍摄于2001年,2007年,2018年。吴起县供图

7月23日,南都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参观了吴起县的退耕还林展览馆。总结吴起县多年退耕还林的经验,可以看出,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和资金补贴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吴起县较早确立了退耕还林的政策。早在1988年,吴起县就决定实行封山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养羊。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之后,县、乡、村主要领导挂帅,主管领导具体负责,从落实地块、作业设计、育苗、预整地、造林、管护到自检自查都分工明确,环环相扣。

另外,南都记者还注意到,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吴起县始终重视科技的力量。比如,请北林大等10所大专院校作为技术支撑单位,邀请院校专家、学者为技术骨干培训讲课;在施工过程中,制定了整地质量不达标、技术人员不在场、树种不合格的“三不栽”制度,对退耕、整地、检苗、抚育管护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规范。

据吴起县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齐统祥介绍,吴起县曾参与中德合作陕西二期延安造林项目,该项目建设期为2001年至2010年,2012年通过评估。在项目中,德国专家提供了严谨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办法,10多位专家曾到陕西省实地调研。

同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也极大提高了村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最初,农民按面积承包耕地或荒山,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植树,一年后所栽种的树木成活率超过85%,就算通过验收,可以拿到政府的补助金。

吴起县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完成国家退耕还林计划面积202.46万亩,累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3亿元,有2万多户、超过10万人享受政策,户均领取补助资金10万余元,人均领取补助资金21816元。

经过二十多年的治理,吴起县实现了由黄变绿,齐统祥说,当初参与规划的德国专家2012年回来验收时,曾惊叹,能在吴起县这样的条件下造林成功,是一大奇迹。

如今,国家补助政策陆续到期,现在吴起县在探索通过林分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比如搞林下经济,增加果树等经济林的比例等。“百姓们现在都享受到了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接下来要想办法让他们获得经济效益。”齐统祥说。

南都见习记者 宋凌燕 发自陕西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