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中国天然橡胶是如何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的,这里面藏着新中国的一段艰辛往事。近日,深圳(中国)特林兵博物馆举办系列活动,让人们唤起对那段光辉与荣耀的历史的回忆。
1982年10月16日,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农垦局举行了一次特别的新闻发布会。时任农垦局局长赵凡以洪亮的声音向到会的记者宣布:“被世界植胶界公认为只适宜在北半球北纬17度以南生长的巴西三叶橡胶树,已经在我国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最高种植纬度达到了北纬24度。这是世界橡胶种植史上的奇迹。这项成果将由国家授予科学发明一等奖。”
这一发布会,往前追溯是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前所未有的考验。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但在朝鲜战场上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殊死搏*,还妄图在经济上扼*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亚洲的地图上,一条粗重的黑线从远东的日本本土伸出,向西南经冲绳穿过台湾海峡,跨越南中国海折向东南亚,呈半月形地围住了中国大陆的版图。现实中,这是一条用飞机、军舰和战时法规有形无形地编织成的军事和经济封锁线。这条封锁线反映着1951年的世界政治格局。作为与钢铁、煤炭、石油齐名的四大战略物资之一的橡胶赫然在列。
橡胶属于热带植物,据《大英百科全书》权威记载,橡胶树在北纬十七度以北是无法存活的。然而,橡胶作为大工业时代的重要的生产原料,不仅在战略上拥有重要的地位,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橡胶的重要性早已为世人所认知,1908年,华侨先驱就在中国的南部试种橡胶树,但橡胶树的生长特性,让这一树种难以大面积成活。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橡胶种植面积不足4万亩,华侨种植的小胶园,大部份分布在海南岛、雷洲半岛等地。
早在1949年,苏共主席斯大林就询问中共主席*,听说中国南部可以种橡胶,希望从中国进口橡胶原料。当时海南岛还未解放,*无法答复。*随即指示第四*军司令员林彪,在解放海南岛的战斗中,注意保护好胶园。海南岛解放后,四野15兵团127师部份将士留守胶园,成为最早的特林兵(特种林业兵)战士。
1951年初,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发来电报,正式提出合作种植橡胶的要求。随即,苏方派出农业部部长率领一个专家组,专程来到中国广东的海南岛和雷州半岛进行了实地考察。
此后不久,斯大林向*明确表示:苏联政府希望租用海南岛种植橡胶,*委婉回绝。斯大林换了一个思路:和中国政府签订一个协议,以合作的形式共同发展橡胶生产。由苏方提供资金、物资和技术,中方出人出土地,橡胶开割后,每年向苏方提供定量成品胶,苏方的投入,以中方的橡胶相抵。
1951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00次政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这个决定开启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它将要改变世界橡胶分布版图,改写世界生物界权威论断 ,开创世界天然橡胶种植史全新的一页。
根据中央决定,组建华南垦殖局,拟在高雷、海南、广西设立下属机构,领导橡胶垦殖工作;要求华南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全力支持橡胶垦殖工作的开展;以中央财力为主,动员地方人力物力支持和参与橡胶垦殖;建立橡胶科研队伍,与垦殖工作同步建立科研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为加快橡胶基地的建设,中央军委采纳国家林垦部和华南垦殖局抽调部队加强橡胶基地垦殖建设的建议,中央军委发布部队集体改编命令,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部队,任命邓克明为司令员,下辖二个师一个独立团,参加橡胶基地建设。
源自二野、三野、四野的各参战部队接到命令,水陆并进,星夜兼程,迅速集结于海南岛、雷洲半岛和广西合浦,战台风、斗酷暑、斩荆棘、驱虎蟒,开始了中国战略物资橡胶基地的创业历程。
中国百年橡胶梦承载了开国领袖、元帅、元勋和将士们的大智慧与大胆略,大奉献与大牺牲。历经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拼搏与努力,中国人民依靠勤劳智慧和奋斗牺牲,改变了世界橡胶资源格局,改写世界橡胶种植历史和橡胶种植版图,成为世界橡胶大国强国,实现了中国百年橡胶梦。
近日,深圳(中国)特林兵(特种林业兵)博物馆举办系列活动,庆祝这一光辉日子。
海外叶剑英研究会首席顾问、叶剑英外㽒严焕松、副秘书长胡小龙、江山及广州、深圳、惠州、东莞及港澳台部分企业家、爱心人士50余人参加了系列活动。海外叶剑英研究会执行会长、深圳(中国)特林兵博物馆创始会长陈勇耀主持系列活动。
参加系列活动的机构还有中国将军文化艺术协会、深圳新四军研究会、广东叶研会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狮子会《和平海报委员会》、深圳市南奥电影制片厂、龙门都市花园酒店等单位派出的代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发来了贺电。
编辑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