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在中国最早起源于宋朝,到了明朝永乐大帝时期,这位英明神武的明朝皇帝将火器的使用推上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巅峰,此时此刻,远在欧洲的英国和法国还在使用着长弓和重甲长矛进行着长达百年的战争。
永乐皇帝于永乐十八年在北京怀来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式,参演兵力多达十万人,其中装备火铳枪的神机营更是吓坏了前来参观阅兵式的27国使者。
尤其是那位来自横扫中亚和欧洲的帖木儿国使臣看到明朝火铳枪的威力后,吓得当即跪下叩拜,完全没有了当初的傲慢态度。
明朝神机营的人员编制和火铳枪、火炮的配置。
神机营拥有步兵3600人,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配备装备为火铳枪3600枝,*火炮160门,另外还配备一些多管火锐枪和冷兵器,而且当时神机营已经实施了“三三″制,即一排射击,一排装药,一排填实弹药,保持火铳枪射击的连续性,其战斗力强悍无比。
那么在明朝末期,拥有众多火铳枪和火炮的明军与努尔哈赤率领的八旗军在萨尔浒一战中为何是大败而归呢?
原因在于万历皇帝在萨尔浒一战中派了一名奇葩的统帅。
这位统帅就是进士出身的杨镐,杨镐本是文人出身,对军事谋略是一窍不通,在他成为明朝大军统帅后,将明军分为四路,由总兵杜松率领3万明军主力担任主攻,从西面进攻,总兵李如柏率2万5千明军从西南面进攻,总兵刘綎率领1万明军和2万朝鲜军从南面攻攻,总兵马林率领明军1万五千人从北面进攻。这四路明军共计11万兵力,围堵努尔哈赤的6万八旗军,结果是成就了努尔哈赤的一句豪迈壮语:“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纵观萨尔浒之战,从1619年4月13日到4月16日,短短的四天,努尔哈赤率领的6万八旗军就将11万明军打得一败涂地,总兵杜松和总兵刘綎两位统军主官战死,另一名统军主官总兵马林战败逃跑,总兵李如柏则还在路上磨磨蹭蹭。
为什么说杨镐是位奇葩统帅呢?
因为这位统帅大人在出兵前已经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劝降书信送给了努尔哈赤,他以为明朝大军一到,努尔哈赤肯定要臣服于明朝皇帝,因此在信中把他那看似很完美的四路合围计划写了个明明白白。
仅仅只有短短的四天,三路围攻大军就被努尔哈赤的6万八旗军几手*了个片甲不留。
在那个通信、侦察技术手段相当落后的时代,又没有侦察卫星,努尔哈赤怎么对明朝军队的动向了如指掌呢?
并且努尔哈赤连续实施了3次完美的闪电攻击,而且在短短的四天内完成,如果说努尔哈赤在明军高层中没有内奸谁会相信呢?
内奸肯定就是杨镐这位奇葩的明军统帅了。
努尔哈赤得到明军的详细情报后激动地仰天大笑。
实际上努尔哈赤对于明朝大军前来围剿八旗军还是很担心的,必竟是明朝军队人数众多,还拥有众多先进的火铳枪和火炮。
可是当努尔哈赤看到杨镐的劝降信后,对于上面透露出的明军作战计划感到很意外,随后这位猎人出身的八旗军统帅激动地仰天大笑起来。
努尔哈赤一直豪迈地笑道了最后:“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军队共损失兵力45870余人,战死的大小将领就有了300多名,损失火铳枪20000多支,还损失了3万匹军马和大量的火炮。
那么拥有着众多火铳枪和火炮的明朝大军为什么败得那么快还那么惨呢?
原因就是因为天气,根据史料记载和当今科学家的统计分析,明朝末年地球正好进入了小冰河世纪,当时四月的东北还是一片寒冰的景象,冰雪尚未融化,这对于火统枪的使用相当不利。
由于野外天气湿寒,极其不利于火药的存储和使用,在双方进行大规模的交战时,激起的漫天冰雪更是加重了空气的潮湿度。
火铳枪在作战时需要用火绳来引燃火药,在交战中明军的火铳枪因为无法及时引燃而导致发射速度降得很慢,而且士兵背负的火药长久处于潮湿的环境导致不能使用。
这一切都导致了火枪营的战斗力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就被八旗军骑兵冲到了近前,结果就是明军三路大军中的火枪营损失最为严重,单单从明军损失了多达20000支的火铳枪就可以看出来。
从明朝后期的冶炼水平可以看出来,火铳枪和火炮的制作相当不容易,损失了大量的火铳枪导致了明军后期的战斗力整体下降,从而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萨尔浒之战更是努尔哈赤建立起的后金政权崛起的关键一战,努尔哈赤率领的八旗军战胜了以火铳枪和火炮为主要武器的明军之后,努尔哈赤和他的后人们都对火铳枪的发展极为轻视,中国的武器装备开始落后于那个时代,而遥远的欧洲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使用火枪了。
套用当今世界上的一句名言:“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任命了一位奇葩的统帅,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打了一场错误的战役。”